第六節 不要對孩子的情緒變化視而不見(2 / 2)

在機關工作的張芬前段時間發現她9歲的女兒經常不開心。她常說:“真煩”、“沒意思”……開始張芬還覺得孩子說這些話時像個“小大人”,特別有趣。不過時間長了,女兒不但經常說這些話,而且說時還緊鎖眉頭。問女兒煩什麼,女兒說:“你和爸爸整天煩惱,我也跟著不高興。”原來前一段時間張芬家裏忙著裝修新房,還要辦各種手續和裝修,家裏老人還突然發病住進了醫院,事情湊在一起,一家人都表現得很煩躁,但她沒想到這種煩躁心情也傳染給了孩子。

我們必須明白,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家長們把工作中或者生活中的不愉快表現出來很容易影響到孩子。如果總生活在一個充滿抱怨和不滿的環境中,孩子也潛移默化地像大人一樣用消極的語言來宣泄自己的緊張和不滿,而一旦這類語言形成習慣後,對孩子們今後的人際交往將非常不利。

每位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樂成長,而孩子的快樂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心態。如果父母是快樂的,他們的快樂會傳染給孩子;如果父母自己整天愁眉苦臉,孩子如何能笑逐顏開呢?

另外,如果父母對孩子比較粗暴,動不動就訓斥孩子,孩子對各種事情沒有任何解釋和發言權,這樣會使孩子減少或缺乏學習用語言正確表達情感的機會,也就有可能最終學會粗暴待人的不良習慣,這會對孩子的未來同樣會造成消極影響,也不利於孩子以後的生活和事業。

與以前相比,現在孩子的壓力明顯增大。由於孩子對自己情緒的控製能力比較差,他們時不時地發“小脾氣”是常見的事情。有時不見得是什麼異常現象,敢愛、敢恨、敢說、敢笑,這是孩子心理方麵的一種優勢,這種優勢會使得孩子的各種情緒得到及時的宣泄,非常有利於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隻要孩子的情緒不擾亂別人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不傷及別人,就沒有什麼對和錯之分,也不需要特別地加以“控製”,媽媽這時可以采取視而不見的冷處理辦法,孩子的脾氣可能很快就煙消雲散,正所謂來得快、去得也快。媽媽即要關注孩子情緒的自然流露,更應該寬容孩子的情緒,而不是壓製。比如,孩子傷心時,我們應該鼓勵他哭出來,就算是男孩子也應該這樣。

情緒與健康有密切的關係:情緒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和免疫係統引起的生理變化影響健康,嚴重時也可導致疾病。樂觀的情緒有利於健康和長壽,而嚴重的負麵情緒本身就是一種不健康狀態,更為嚴重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智力和能力的發揮。

因此,每一位媽媽都應當時刻注意孩子的情緒發展,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內心,及時幫孩子疏導不良的情緒,讓孩子在一個良好的情緒和生活環境下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