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2 / 2)

但是,有了勤儉節約的體驗,也產生了強烈的勤儉節約意識,並不必然出現勤儉節約的行為。因為孩子尚小,生活經驗和知識較少,他們並不知道怎樣去勤儉節約。所以,媽媽還要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定的情境,引導發出孩子們的勤儉節約需求,這樣既可以強化孩子的節約意識,也要幫助孩子積累一定的節約經驗、手段和方法,最後是讓節約成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比如:教育孩子盡量不用一次性的產品等,幫助孩子了解資源是可以反複利用的,反複使用可以大大節約有限資源,這是一種非常好的生活習慣。

還要記得讓孩子知道勞動成果來之不易。讓了孩子知道一件物品都凝結著勞動者辛勤的汗水,這些勞動成果是工人、農民辛勤勞作的結晶。這些教育不必拘泥場合,餐桌、客廳、馬路上、公園等等,都可以針對實物,以理曉之。再如,三伏天赤日炎炎,孩子喝起冷飲接連不斷,在他喝冷飲時,媽媽不妨向孩子講一講此時此刻煉鋼工人、建築工人和從事其他勞作的工人叔叔、阿姨們正在揮汗如雨般地忙碌著,使孩子懂得要愛護一切財物,要勤儉節約。

當然,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和耐心。媽媽要引導孩子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每一粒糧,注意培養孩子勞動的習慣,給孩子創造勞動的環境,隻有自己創造的東西凝注了自己的血汗,才會珍惜,而且通過勞動,還可使孩子逐漸擺脫依賴父母的心理。

總之,使孩子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為父母者要身體力行,保持儉樸的家風,防止孩子浪費的行為。讓勤儉節約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對孩子來說,既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文明行為,更是一個有作為的人所必需的品德和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