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殺安德海,太後頭上敢動土(2 / 2)

再說丁寶楨得到太監出巡的消息後,十分震怒。他早就聽說過安德海宦官亂政,早就想為國除害,可惜沒有機會。這次倒好,安德海自己送上門來,那還能放過?於是丁寶楨立刻傳令德州知府趙新,讓他將安德海的招搖情形即時彙報,如遇有安德海不法之事,就立刻擒拿。趙新官小,膽也小,他不敢動手,隻是將安德海過境的情況彙報了丁寶楨。丁寶楨得報後一麵向朝廷參奏安德海之事,一麵令東昌知府程繩武追趕安德海將他們拿下。程繩武也害怕得罪慈禧太後,他帶人尾追了安德海三天,但一直不敢動手。丁寶楨等了三天沒見回報,隨後又派總兵王正起率兵追趕,終於在泰安將安德海等人擒獲。

安德海被解送到濟南時仍舊十分囂張,他大聲叫嚷說:“我是奉皇太後之命南下,誰敢冒犯我!你們亂來,這是在自尋死路!”丁寶楨大怒,命人掌嘴,將安德海打得滿嘴血花。隨後,丁寶楨決定不等朝廷命令,而是按照清廷“太監不得出都門,違者就地正法”的祖製,將安德海等人徑自處死。

安德海是慈禧太後的當紅太監,將之處死可是非同小可,於是丁寶楨身邊的官員都跪著求丁寶楨暫時不要動刑,等朝廷旨意來了再說不遲。畢竟,這萬一慈禧追查下來,不僅烏紗帽難保,搞不好還要賠進自家的身家性命!但丁寶楨正因為擔心慈禧會維護安德海,所以要在旨意來之前從速處死安德海,以為國家除一大害。安德海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他還沒有風光幾天,就在濟南被丁寶楨哢嚓了。

再說慈禧這邊,她得知安德海被擒拿後,方知事態不妙。無奈之下,她隻好同慈安太後一起召見了恭親王奕訢、軍機大臣和內務府大臣等人,商議怎麼處理這事。令慈禧難堪的是,慈安太後、奕訢和朝臣們都異口同聲地稱祖製不可違,要將安德海處死。慈禧當然也知道祖製家法,當年順治皇帝鑒於明朝太監幹政導致亡國的教訓,特意在交泰殿外立了一個鐵牌,凡有太監犯法幹政者,都要淩遲處死。

雖然慈禧不得不同意大家的看法,說“此曹如此,該殺”,但為了挽救小安子的性命,慈禧還是將諭旨扣發了兩天,試圖事情有所轉圜。但慈禧太後不知道的是,安德海此時早已人頭落地。幾天後,安德海已經殞命的消息傳到北京,慈禧也隻能強壓心頭怒火,她不但未作聲張,反連發兩道上諭,說“我朝家法森嚴,有犯必懲,太監安德海竟敢如此膽大妄為,招搖過市,種種不法,實在是罪有應得”。

慈禧之所以沒有立刻發作,原因除自己理虧外,她也意識到這次慈安太後是站在奕訢等人的一邊,這是極為少見的。由此,她也感覺出,慈安太後雖然平時不表態,但她的地位尊崇、威信也高,一旦表態,往往對朝臣的影響極大,這不是她所能夠比擬的。

大丈夫能屈能伸,慈禧雖然不是大丈夫,但她經過這一挫折後,也知道有進有退,稍作忍抑,萬不可為所欲為,不然反會讓自己陷入被動。由這件事也可看出,慈禧對朝政的控製還沒有到收發自如的程度,這次奕訢就借著慈安太後的影響力扳回一局。至於安德海,他也隻能是自作自受,白死了!

不過,說安德海白死也不完全對,因為除慈禧太後鬱鬱不樂外,其他大臣們都認為此事大快人心。據說曾國藩得知此事後,在其日記裏記了一筆:“我眼睛患病已經幾個月了,在聽說此事後,積翳為之一開!稚璜(丁寶楨的字)真豪傑也!”李鴻章則拿著這條消息,興奮地對幕僚們說:“稚璜自此成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