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草比花還重要4(3 / 3)

其實,就在傑夫·甘比諾將目光投向慈善事業的那一刻起,他就真切地感受到了比賺錢更大的樂趣。一次,他受邀參加一個重要慈善活動。他在活動現場隻選用了幾個西紅柿、土豆和少許的佐料,便魔術般地烹製出一道色、形、味都別具一格的佳肴,令前來參加活動的賓客讚不絕口,並由此為一所孤兒院募集到了一筆可觀的善款。後來,他曾幾次對記者得意地提及此事,欣然地表白:“我驕傲自己擁有很棒的廚藝,更驕傲的是我能夠用自己的廚藝為他人做一些看得見的好事,那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樂趣,真實而美好。”

原來,真正的慈善,不隻是出於富者的愛心、慷慨、社會責任等,還出於對自己行動的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歡,出於一種造福社會、奉獻他人的樂趣,而正是慈善者們的這些高尚的樂趣,在推動著許多社會公益事業得以蓬勃而恒久地發展。

寫在流水上的文字

陽光靜靜的午後,我在整理陳年舊物時,不經意間,兩頁有點兒泛黃的作文稿紙,從一本書中滑落到地板上。那個《二十年後的我》的作文題目,將我青蔥的十七歲驟然推到眼前。我的心不禁一顫,沿著那一行行青春洋溢的文字,繽紛的思緒不邀而至……

“二十年後的我,必定有著一份獨特的優秀,需要我現在就好好地設計設計……”

多麼地豪氣衝天,多麼地幹脆利落啊!隻有在那躊躇滿誌的少年,才有這般人生在握的自信啊,也隻有那樣勇於攀援頂峰的蕩漾激情 ,才與那般風華正茂的年紀匹配啊。

這樣澎湃的激情若是一直保持著,那該有多好啊!

“首先,我要成為一名詩人,讓以後的日子裏多一些詩意。”

二十年後的我,成了一位小有名氣的作家,卻沒有成為一名詩人。盡管我內心裏一直對詩歌充滿了敬意,也曾發表了一些詩歌作品,在大學期間也一度被稱為“校園詩人”。然而,不知從哪一天起,我不知不覺地漸漸疏遠了詩歌,不要說經常寫詩了,就連讀詩的時間都少了許多。麵對世俗的種種誘惑,我浪漫的情懷漸行漸遠了,一天天現實起來,“詩意的棲居”成了遙遠的夢幻,隻在落寞時分,才會悵然懷戀起曾經的那些詩情飛揚的日子。

“二十年後的我,一定已經走出了那個貧瘠的小山村,一定會在外麵的世界裏尋找到生命的精彩。”

是的,通過高考,我已如願地走出了那個閉塞的山村,並留在了一座很大的城市裏,有了一個讓遠方親人羨慕的家,成為繁榮與喧囂的城市裏忙忙碌碌的一員,很少再回到那遙遠的故鄉。然而,我真的找到了夢想的精彩生活了嗎?我實在不敢斷言。

“昨天,父親走了五十多裏的山路來到學校,給我送來了三十塊錢和兩罐子鹹菜。父親悶聲地告訴我,今年夏天太旱了,年景恐怕還趕不上去年呢。父親輕輕地歎了口氣,轉而又安慰我不用操心家裏的事情,讓我隻管好好讀書就行了。

“剛四十多歲便有些駝背的父親,為了省下兩塊錢的車費,隻跟我說了幾句話便急著往回趕路。望著父親在陽光與灰塵中愈來愈遠的背影,我的眼眶濕潤了,我暗暗地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啊,為父母贏得一份驕傲……”

哦,我那一輩子不曾離不開土地的含辛茹苦父母啊,你們在我的身上寄予了多少厚望啊。是的,我確實曾為你們贏得過一些驕傲,比如考上了大學,比如發表了不少文章,比如在城市裏有了一份受人尊重的工作,讓你們在人前人後聽到了許多讚歎自己的兒子“有出息”的話。然而,我更知道,相對於我帶給你們的那一點點的自豪,我又給你們帶去了多少難言的苦澀啊――大學畢業後,我幾乎一直在不同的城市裏漂泊著,十幾年裏,換了好幾份工作,搬了好幾次家,讓白發的父母牽掛了一回又一回。尤其是已過而立之年的我,又開始攻讀博士學位,父母每次電話裏都要問我是不是又瘦了,一再叮囑我要加強營養……

前年冬天,我接生病的父親到省城醫院手術,陪了他一個多月,給他買了一件羽絨服,父親竟那樣知足地逢人便誇我是個孝順兒子。

可是,一想到自己忙碌得好幾個春節都沒能回老家,好好陪著父母過年,想到如今還與妹妹住在鄉下時常念叨著“孫女該長多高了”的父母,我的心裏就一陣陣地疼痛……

“我知道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要付出辛苦。但有些時候,辛苦付出了,為什麼卻不能有如意的收獲呢?比如我勤快能幹的父母,他們的日子為什麼總是這樣的拮據呢?是不是命運也有不公平的時候?

“哦,不去想這些頭疼的事了,二十年後的我,用夢想和汗水打拚出的生活,一定不會有多少煩惱吧?”

命運到底公不公平呢?我現在也說不準,因為隨手就能抓過來許多例子證明其中一方的說法是正確的。最讓我困惑的是,雖然我現在各方麵條件都已大大改善,早已衣食無憂,但似乎纏擾我的煩惱並沒有減少,反而又莫名其妙地增添了許多,總有不少難以擺脫的焦躁和失落,疲憊著單調的日子。常常一個人呆呆地坐在午夜,一任思緒悠悠地飄向當年那些清貧而真純的好時光。

“二十年後的我,當然還會有不少的缺憾,但最重要的是,我如果想到了,就立刻去做,好好做。那樣,可能就會少一些懊悔。”

多麼可貴的預見啊。可惜這二十年來,我總是找種種借口,很多該做的事沒去做,不少本該做得更好的事做得馬馬虎虎。於是,不免留下一些懊悔,刻骨銘心的,不時地啃噬著一顆柔柔的不甘平庸的心。

“但不管怎麼說,二十年後的我,應該依然保持正直,依然待人友善,依然做事認真……”

這是歲月無法帶走的誓言,它們已經悄然融入了我的血脈中,支撐著我走過了許多坎坷或平坦的道路,並成為我繼續好好經營人生的永遠不會更改的原則……

慢慢地品味著那些在時光的河流上飄蕩而來的文字,我如此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一段足跡。想想二十年前的我,坐在那個縣城一中擁擠的教室裏,該是懷著怎樣真誠而熱切的心情,寫下了那些如今仍彌漫著深情的文字呢?

輕輕撫摸沙沙作響的薄薄的稿紙,我真切地感受著那久違的縷縷清爽與溫潤,正穿過時空長長的隧道,吹著我的前胸後背――哦,我自以為已被滄桑洗過的心,依然是那樣的深情滿懷啊,就像我曾寫下的詩句――縱然眼睛已經蒼老,但淚水永遠年輕……

時光匆匆的流水帶走了許許多多的歡樂與痛苦,也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收獲和遺憾,那文字一樣沉澱下來的點點滴滴,都叫做意猶未盡啊。

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

那兩位著名的作家,是一對年過半百的伉儷。他們久居大興安嶺深處的一個林區小鎮,這次到京城領了一個重要的文學大獎,便謝絕了組委會安排的一係列遊覽活動,匆匆地乘車往回趕。問及原因,回答竟是――他們居住的小院裏的兩棵杏樹,這幾天又要開花了。

那麼多沒有遊覽過那些名勝古跡,不去欣賞,偏偏急著趕回去看自己熟悉的平淡無奇的兩棵杏樹開花。麵對不解的問詢,他們淡然笑道:身邊有最美的風景,沒必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舍近求遠。

那真是一對固執而可愛的夫妻。筆者揣著很大的好奇,走近了他們的生活,走近了他們筆下描繪的神奇、俊美的自然與人文風景。確實,他們身邊有著獨特、美麗的風景,值得欣賞。然而,再好的景致,若是太熟悉了,相信誰都難免會心生倦怠的,正如常言所道“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可是,那兩位妙筆生花的作家,為何總是那般地迷戀眼前的風景呢?

對於我的困惑,兩位作家微笑著這樣解答:“始終保持一份熱愛,就會細細地去觀察、體驗和品味,就會在熟悉的地方,有許許多多新奇的發現。不要以為‘年年歲歲花相似’,其實是歲歲年年花不同,今年的每一株樹、每一朵花、每一條小溪,都和昨天有著很大的不同,而要發現藏在那些細微的不同之中的美,需要一雙慧眼,更需要一顆愛心。”

哦,原來是這樣:很多時候,人們先是倦怠了心靈,進而對身邊的事物、景觀、工作等等,失去了欣賞的興趣,失去了認真品味的熱情。於是,便有了“生活在別處”的念頭,便喜歡到遠方去尋找迷人的風景,卻常常忘了在自己的身邊,也有著不斷更新的風景。

一位著名的時尚服飾設計師,在談到自己的設計理念和靈感獲取時,這樣一語平淡地感慨:“最時尚的,就散落在最平常的中間,我所做的就是悉心地把它們挖掘出來。”沒錯,有時你的手頭握著的,或許正是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石。千萬不要熟視無睹,更不要隨意地拋棄了。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次短暫的旅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路徑和驛站。不斷地尋找絢麗的風景固然沒錯,但當自己身處熟悉的某些環境中時,一定別忘了學會持久地欣賞感動你、吸引你的風景,更要學會在看似已沒有風景的熟悉的地方,慧心地找到藏在平淡、平凡、平常中的那些新鮮、奇異的美景,深深地喜愛之,陶醉於一份恒久彌新的享受。

如是,請不要抱怨自己眼下的生活,不要總是急功近利地追逐所謂新潮的東西,不要讓遠處的喧鬧與繁華,紛擾了本該寧靜的心。抬起頭來,好好地充實自己,先富足了精神和靈魂,隨後,就會真切而驚喜地發現――哦,熟悉的地方也有迷人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