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庭廣眾之中,眾目睽睽之下,如果互相謾罵攻擊,不僅有傷風度,使你斯文掃地,也破壞了社會的文明形象。當然,有時要做到忍,也的確不易,雖然忍耐是讓人痛苦的,但最後的結果卻是甜蜜的。因此,遇事要冷靜,要先考慮一下後果,本著息事寧人的態度去化解矛盾,我們就不致於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糾纏不清,更不會使矛盾升級擴大。
不可否認,狼是自然界的強者,具有極大的氣量,狼不會為了所謂的尊嚴在自己弱小時攻擊比自己強大的東西,狼不會為了嗟來之食而向施主搖頭晃尾。因為狼知道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這就是強者的氣量,隨時機而動,不計較一點一滴的得失。但又絕不會低頭獻媚,出賣自己的靈魂。
世上成大事者,都有一顆寬大的心。我們在生活中常可以看到一些為小事而斤斤計較的人,這樣的人都是極度平庸的人,也是十分可笑的人。成功者是不可能有這樣的人,小的方麵來說,他們會慢慢地被人群淹沒;大的方麵來說,我們的社會是不需要這樣的人。我們需要的是強者,一種寬大的氣量。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量小非君子”。拋開成敗得失不談,一個人的氣量是大是小,能夠從根本上體現一個人的品質優劣。至少,氣量大一點,可以做到不那麼令人討厭。誰不希望做一個令人喜歡的人呢?但是,要做到大人有大量還真的不容易,除了要有達觀的處世態度之外,還得有堅強的自製力。比如說,韓信的“胯下之辱”。沒有無故加之而不怒的意誌支持,那還不“一劍拔劍”?自製力從何而來?從生活中來。首先,你得立誌鍛煉自己做一個大量的人,並且付諸實踐。其次,要時時刻刻堅持鍛煉自己的心態,有一個好的心態,就會有一個好的品質,那麼你也就會有寬大的氣量,隻要有足夠的氣量,你就會獲得成功。
對於個人的成功,寬容的影響更大,沒有寬容,就沒有信任。沒有寬容,就沒有團結和合作。沒有寬容,就不可能出現什麼奇跡。
古人講忍字,至少有如下兩層意思:
其一是堅韌和頑強。晉朝朱伺說:兩敵相對,惟當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這裏的忍,正是頑強精神的體現。
其二是抑製。被譽為亙古男兒的宋代愛國詩人陸遊,胸懷上馬擊狂胡,下馬草戰書的報國壯誌,也寫下過忍誌常須作“座右銘”。這種忍耐,不正凝聚著他們頑強、堅韌的可貴品格嗎?忍讓是一種眼光和度量,能克己忍讓的人,是深刻而有力量的,是雄才大略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