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忍得屈中屈”?
貝爾的家在悉尼東部,離他家不遠就是一家麥當勞店,他上學放學都要經過那裏。貝爾的家境不太富裕,許多同學都有錢買文具和日用品,他卻不能。1976年,15歲的貝爾無奈之中走進了這家麥當勞店。作為學生,他從沒想過在那裏發展,隻想打工掙點零用錢,他被錄用了,工作是打掃廁所。
雖說掃廁所的活兒又髒又累,貝爾卻幹得踏踏實實。他常常是掃完廁所,接著就擦地板,然後又去幫著翻翻烘烤中的漢堡包,一件一件地細心學,認真做。這一切都被這家麥當勞的老板彼得裏奇看在眼裏。沒多久,裏奇就說服貝爾簽署了員工培訓協議,把貝爾引向正規職業培訓。
經過幾年鍛煉,貝爾全麵掌握了麥當勞的生產、服務、管理等一係列工作。19歲那年,貝爾被提升為澳大利亞最年輕的麥當勞店麵經理;27歲成為麥當勞澳大利亞公司副總裁;29歲成為麥當勞澳大利亞公司董事會成員,並先後擔任亞太、中東和亞洲地區總裁,歐洲地區總裁及麥當勞芝加哥總部負責人。
貝爾總說他忘不了當年掃廁所的情景。
如今這個社會,應屆的優秀畢業生遍地都是,所謂人才,更是一抓一大把。誰不是都有幾證在手,誰不是履曆表上紅紅綠綠獲獎記錄一大串。這樣的一群大學生,他們身上有的是熱情,有的是拚勁。剛進崗位,任勞任怨,加班加點都無所謂,一腔熱血要將自己的才華展示。然而正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吃得苦,耐得勞,但就是受不了一點點委屈。
我認識的小王大學畢業進入單位已經兩三年了,工作一直勤勤懇懇,從來不在乎多加班,一心隻希望能夠做出點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他的工作也確實出色,他的能力本身非常強,在大學裏的時候一直都是同學中的佼佼者。所以,剛開始,他並不介意多花時間多花精力,他認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然而,每次單位裏評先進,或是有好的機會,從來輪不到他,反而都是被一些自己感覺能力根本比不上他的人占去了。他的心裏開始感到很不平衡,明明自己能力超群,明明自己比任何人都努力,怎麼上級從來看不見?是不是有偏袒?最後一怒之下他就辭了工作,另謀高就。
這樣的個案比比皆是。什麼苦都願意吃,就是受不得委屈,忍不得“辱”,不願被人看扁,不願被人冷眼看待。他們這時心裏也許想著:“不為五鬥米折腰,我為什麼要在這裏吃悶虧?”看似壯誌淩雲,可是誰能保證,你換一個單位之後就沒有同樣的情況發生?
尹明善先生還有一句話概括得好:“古今中外,凡是成功人士,都是七分靠忍,三分靠吃苦。”
現今,過目不忘的天才都不罕見,那麼僅是擁有才能的普通人,憑什麼恃才傲物?真金不怕火煉,更多的“才”不是天生,而是靠時間洗滌出來。每個人都會雄赳赳地說:“士可殺不可辱!”那麼有多少人會常常想起當年韓信是如何受胯下之辱的?
人生之路何其漫長,畢業後的兩三年、四五年,甚至是十年,都仍舊是成長學習的過程,何必這麼苛求自己必須在年輕之時就大獲成功呢?隻要你等得這麼一等,忍得這麼一忍,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能力是你的,它不會憑空消失,隻會在實踐中顯得愈加奪目,你的同事會發現你,你的領導會注意到你,到時自然有出頭日。
有人說,成功是委屈憋大的,這話不假,生活中有許多事,都需要你委曲求全。比如家庭關係,住在一個屋簷下,夫妻之間、父子之間、兄弟之間,肯定有矛盾,但當發生矛盾後,你是直言以對非要爭辯個誰是誰非,還是適當委屈一下自己呢?許多和諧幸福的家庭告訴我們,有時委屈自己是幸福之道。與朋友交往也是這樣的道理。能夠忍得委屈,換來的是平靜和諧,暫時委屈一下沒關係,將來的美好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