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9:2009-02-15(周日)Bangkok(曼穀)——中國
早起又去廣東中山老人店裏吃炒河粉,之後回客棧收拾東西,退房。P搬去P.S GH,這是一家受日本人歡迎的客棧,學生宿舍風格,單人有窗房180B/晚——獨自旅行必要的預算調整,從我還未離開便順利“軟著陸”。
忙忙叨叨將各項事宜處理完畢,時間已差不多下午兩點,搬行李到考山路的機場快線站。平日裏溜溜達達沒多遠的路途,因著龐大單車盒連累,變得沉重拖遝、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到了售票亭,一問,有單車要另收費50B,P再次重複昨天的警告:“連機場快線都要額外收費,你托運回中國,還不知要額外出多少錢去!”我白了他一眼:都箭在弦上了,還企圖動搖我的決心不成。
一路對曼穀作最後一次巡禮,才發覺這城市高樓大廈此起彼伏,數量不少,隻不過城市太大,也就不顯得十分密集。P對這種“巨無霸”體量仍不“驅逐”低矮房屋的氣度讚賞有加:如此城市才錯落有致。他還進一步觀察到,大部分建築都很節製,不過分,不讓人鬧心,也沒有特髒、亂、差的角落,哪怕貧民區,房頂都漆得五顏六色。曼穀終於在最後一刻,一舉扭轉我心中的惡劣印象。我不禁想起海明威在《流動的聖節》中感歎的:“在路過而不進城的人眼裏,城市是一種模樣;在困守於城裏而不出來的人眼裏,她又是另一種模樣;人們初次抵達的時候,城市是一種模樣,而永遠離別的時候,她又是另一種模樣。”的確,你能看到什麼,取決於你看的方式。
快到機場,作為建築師的P望著地平線上出現的起伏線條,驚叫道,這素萬那普國際機場是不是黑川紀章設計的?(後來上網查詢,是他記憶有誤張冠李戴,黑川紀章設計的是吉隆坡機場)不管怎麼說,作為全球近年來新問世的超大型機場,素萬那普似一隻盤踞地麵的巨型章魚,從大巴下來還要走很遠,乘電梯上四樓才到換票大廳。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簡直是個聯合國、科幻電影裏的宇宙中轉站,不能想象黃色革命機場陷入癱瘓時,會亂成啥樣。
都到換登機牌的地方了,才發現,我馬大哈的老毛病又犯,把隨身攜帶的小背包忘在機場快線大巴上了,這下可急出一身大汗,P趕忙下去幫我找包,留我一人搞定單車超大行李托運問題。背包12公斤,車18公斤,超重10公斤,要收逾重費850B,折合人民幣不到200塊,比我料想的便宜許多。去交費還得把車推到專門的“超尺寸行李托運處”,手忙腳亂一番,總算辦完全部手續。此時,P正好拎著我的小背包迎上來。
真佩服我們,都這時候了,還有閑心在機場進行一番“國際交流”:遇到一南非人,幹導遊的,巨能侃,說南非現如今有很多中國遊客,跟團那種,坐大巴,在他們導遊的帶領下到處逛,很boring(無聊)。問我們是否自己來的?我們點頭,他於是大加稱讚,說泰國是easy travelling country(旅行便利的國家),他1994年第一次來,此後無數次往返,覺得一切都很方便,根本不需要跟團,你們就該這樣雲雲。我們自然謙虛了一番,也很實誠告訴他,像我們這樣自助遊的背包客,如今中國多的是,不稀奇。“中國變化真大!”——這話怎麼這麼耳熟?沒錯,一路上,但凡跟西方遊客聊天,無論怎樣的話題,最後都會歸結於這句。
終於走了,騎行1700公裏路,終於結束我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