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數量非常豐富,其中除宋以後的白話小說和戲曲中的說白外,一般都是用文言文寫的。這種文言文,雖然程度上有深有淺,但都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距離。還有許多研究文學作品時需要看的文獻資料,一般也都是用文言文寫的。因此,青年朋友要學好中國古代文學,必須首先過好古漢語閱讀關,即能夠讀懂文言文。如果我們對文言文讀不懂,或者理解不確切,那麼,我們所作的對作品的分析評論,好像建築在沙灘上的房屋,是很容易倒塌的。
要讀懂文言文,主要依靠多讀多看。要經常閱讀,多讀作品,選擇一部分好作品反複熟讀。通過多讀多看,才能逐步掌握文言文的豐富詞彙和文法規律。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看一些介紹古漢語規律的書籍,幫助我們提高閱讀能力。但是,主要靠多讀多看,如果作品念得很少,著重去看介紹古漢語知識的書,也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王力先生主編的《古代漢語》大學文科教材,編得相當好。該書介紹了古漢語的常用詞、各種文體和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化知識,對提高古漢語閱讀水平頗有幫助。書中還選注了300多篇詩、文、詞、賦等名篇,但數量還不夠。由於書中選錄了許多文體,顯得各體作品數量均不多。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話很有道理。通過熟讀數百首唐詩,初步掌握了舊體詩常用的詞彙、句法、格律,就能寫作舊體詩。此中關鍵在於熟讀許多具有典範性的作品。在這方麵閱讀和寫作之理是相通的,要真正提高古漢語閱讀能力,必須閱讀大量古典作品,還要熟讀其中的許多篇章。許多優秀的散文名篇,往往具有豐富的抒情性和強烈的聲韻節奏之美,如同詩歌那樣。對它們,我們最好能像吟詩般進行朗讀,通過反複朗讀,方能領會其情感的深度和語言之美,並進一步掌握古漢語的語言規律。
現在有不少青年同誌喜歡古代文學,常常是從愛好唐詩、宋詞開始的。唐詩宋詞中的許多優秀篇章,的確是我國古代文學中的精華,應該誦讀和研究。但是,為了培養古文閱讀能力,必須多讀些散文;因為,散文的文法結構比詩詞更正規,不像詩詞那樣多倒裝、省略等現象,從打基礎講,多讀些散文效果更好。我想,閱讀散文,可以先讀一些比較淺近的作品,像唐宋傳奇、《聊齋誌異》等,再進一步,就可以看《古文觀止》、《史記》、《漢書》、《春秋左傳》等了。一般說來,如果能夠讀懂《史記》、《漢書》、《春秋左傳》等書,古漢語閱讀能力,可說是基本解決了。當然,如果你研究先秦兩漢文學,那在這方麵的要求就要更高些,為了要求能讀懂深奧的《尚書》、一部分諸子書等,需要仔細閱讀《說文解字》、《爾雅》等專書,把語言文字的基礎打得更深厚些。
培養古漢語閱讀能力,可以先讀讀唐宋傳奇、《聊齋誌異》等,它們故事性強,語言比較淺顯,容易入手。從提高一步講,要注意多讀些具有文學性的曆史著作,像《春秋左傳》、《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等。這些曆史著作,寫人敘事生動,引人入勝,也有利於培養閱讀興趣。此外,曆史著作提供了大量曆史文化知識,讀者這方麵的知識豐富了,對產生於古代具體曆史背景中的古典作品,也就容易認識和理解。古文閱讀過程中的障礙,除來自古漢語的詞彙、句法等語言因素外,還往往來自曆史文化知識方麵的因素。通常所謂典故,有語典、事典之分,語典來自語言,事典來自曆史事實。再則,曆史著作往往文備眾體。它們本身雖是記敘體,但登錄了不少遊說之詞、奏疏、書信以至辭賦等,因而有論說體、抒情體等。閱讀多種不同體式、風格的文章,其所經常運用的詞彙、句法也有所不同,這樣也有利於提高閱讀能力。還有,《漢書》中多用通假字、異體字,熟悉《漢書》,對於多識文言詞彙、增強文字訓詁的知識和能力大有好處。總之,我認為,要提高古漢語閱讀水平,應當多讀文言散文,尤其應多讀曆史散文。
要培養好古漢語閱讀能力,如同學習外語一樣,一定要下苦功,要花幾年的時間多讀多看,老一輩的先生們,他們年輕時古書讀得多,所以根底好;現在的青年同誌們,由於條件不同,一般古書念得較少,甚至很少,因此根底淺薄。如果你今後準備研究中國古代文學,那就得下定決心,安排時間,集中精力,多讀一些作品和有關文獻資料,過好古漢語閱讀關。否則,對所研究的對象不甚了解,是很難深入的。
著重研究元明清時代通俗文學戲曲、小說的人,是否也要培養高水平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我看也要。且不說戲曲中許多文雅的曲詞,實際和詩詞差不多,通俗白話小說,也有的會有許多文言詩歌,如《紅樓夢》。有的小說作者有詩文集,如《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有《射陽先生存稿》,《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有《文木山房集》,研究《西遊記》、《儒林外史》時也應參閱。何況許多通俗文學及其作者的參考文獻,都是用文言文寫的呢!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