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不是一種孤立的現象,它們和政治、經濟、社會、哲學、宗教、藝術等等現象均有聯係。因此,要深入認識某些作家作品,不但要了解這些作家作品本身和與之有關的作家作品,而且還應了解與之有關的政治、哲學等種種現象。
舉例來說,研究嵇康、阮籍,他們兩人身處曹魏後期,當時統治階級內部鬥爭劇烈(司馬氏企圖篡奪帝位),殺戮頻繁,兩人常恐懼遭受災禍。又當時老莊思想流行,玄學開始抬頭。嵇、阮兩人作品中彌漫著憂患意識和出世思想。研究兩人作品,就必須了解當時的政治和思想界情況。此外,嵇康的《養生論》又與道教的長生術有關,他的《聲無哀樂論》、《琴賦》又與音樂有關,欲求深入了解,也須了解與之有關的道教、音樂史料。再以研究唐代文學為例。唐代以詩賦取士,科舉考試和士人活動、文學創作關係密切。傅璿琮的《唐代科舉與文學》一書,搜集大量資料,詳細說明唐代文學與科舉製度的關係,在這方麵對學習和研究唐代文學者很有好處。程薔、董乃斌的《唐帝國的精神文明》一書,著重介紹唐代的社會風俗。它從歲時節日、都市民俗、婦女生活與習俗、文人士子風貌、神靈崇拜與巫術禁忌、民間文學與技藝等方麵進行剖析,它們在不同程度上都與文學發生聯係,了解這些社會現象和風尚,對了解唐代文學也很有幫助。
以上舉例是就專題研究而言,要深入了解與研究對象有關的政治、社會和種種文化現象。就古典文學學習和研究者的平時素養來說,則應平時注意多讀一些重要典籍,了解與文學關係密切的政治、社會、學術文化等現象。
要重視多讀些曆史書。中國曆來文史二者的關係一直非常密切。文學作品在一定的曆史環境中產生,其內容反映了各種各樣的曆史社會現象;因此,要能比較準確深入地了解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必須熟悉曆史。像杜甫、白居易、陸遊、辛棄疾那些偉大詩人的許多作品,與當時國家大事緊密相關,閱讀時尤非熟悉曆史不可。我在大學學習時,初讀《文選》,感到很難懂;大學畢業工作後,係統讀了《漢書》、《後漢書》、《晉書》、《南史》,對漢魏六朝的曆史有了較為具體的認識,回過頭來再讀《文選》,在理解方麵就有了很大的進展。應當係統地讀幾部史書,對一個時期的曆史現象有比較完整的認識;這樣,閱讀文學作品時,對它們產生的曆史背景,在頭腦中就浮現出具體的印象。如果隻是結合文學作品臨時找一點材料看看,看問題就容易流於浮淺。讀曆史的麵也應當廣一些,除掉讀“二十四史”(讀有關部分)、《資治通鑒》外,記載典章製度和各種文化現象的“三通”(《通典》、《通誌》、《文獻通考》)及其續編、曆代會要也應當擇要瀏覽。“三通”等分量大,比較難讀,可以讀一些今人編著的文化史著作。商務印書館於30年代曾出版過一套《中國文化史叢書》,共分二輯、40種,內容廣泛,有政黨史、民族史、田賦史、交通史、婚姻史、婦女生活史、道教史、經學史、理學史、倫理學史、駢文史、散文史、繪畫史、音樂史等等,其質量有高有低,但寫得比較簡明扼要,每部史書對了解某一方麵的曆史發展,頗為方便。我在學生時代瀏覽了其中的一部分,覺得在擴大曆史文化知識方麵,得益不小。這套書80年代上海書店曾予重印,容易找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在80年代出了一套新編的《中國文化史叢書》,有《中國彩陶藝術》、《中西文化交流史》、《禪宗與中國文化》、《方言與中國文化》等等,也值得一讀。可惜隻出了10多種。以上兩套叢書共有50多種,還有一些單行的文化專史,如風俗史、遊俠史、娼妓史等等,讀者均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選擇閱覽。文化的範圍異常廣泛,除政治、軍事外,其他大抵都可歸入文化範圍。其中社會風俗、哲學思想、學術、藝術等與文學的關係尤為密切,學習研究古典文學者對古代上述方麵的現象應優先注意。
學習、研究古典文學,宜打通文史哲三方麵,因此除注意多讀史書外,還要注意多讀一些子書與哲學思想的書。儒道兩家思想,對中國古代士子、文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影響最大。儒家思想,淵源於“五經”、《論語》、《孟子》,道家思想典籍以《老子》、《莊子》為最要,這些書應精讀,其中“三禮”、“春秋三傳”分量大,可泛讀或選讀。古代各曆史時期各有其突出的哲學思想與學術思潮,先秦諸子學以後,有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唐代佛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經學與語言文字學)等等,均與文學有這樣那樣的聯係,對它們宜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