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搜集積累材料(1 / 1)

搜集、積累材料,根據彙集的材料對研究對象與問題進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這是寫作論文最重要的準備工作。做好這方麵的準備工作,論文有了充分的思想內容,下筆就方便了。

搜集、積累材料的情況大致有兩種。一是先有了一個研究對象和目標,就根據它來有係統地搜集有關材料。二是事先沒有確定的研究對象,那麼可以劃定一個範圍(不宜太大),在此範圍內有係統地閱讀有關文獻,留心考察,積累有價值的材料和心得體會,然後從中獲得並確定論文的題目。我在40年代後期剛開始做研究工作時,以漢魏六朝詩歌為範圍有係統地讀書,在閱讀中於六朝樂府詩《吳聲歌曲》、《西曲歌》方麵,發現材料、問題較多,於是就以它為專題研究對象,後來寫成了我的第一本著作《六朝樂府與民歌》。

搜集材料,要力求廣泛,旁搜博采,不怕麻煩,肯下工夫,要有竭澤而漁的毅力。我在研究漢魏六朝樂府詩時,除讀有關詩歌集子和正史音樂誌外,通讀了《漢書》、《後漢書》、《晉書》、《南史》等正史,翻讀了“三通”、《西漢會要》、《東漢會要》、《唐會要》等,瀏覽了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還讀了一部分有關地理誌、類書、筆記小說等,從各方麵得到不少有價值的材料。我研究漢魏六朝樂府詩,重點放在相和歌辭、清商曲辭方麵,其中多民歌,現在一般稱作樂府民歌。我研究它們,注意聯係其曆史文化背景來廣泛搜集材料,所以獲得了不少為前此研究者所忽視的有價值材料。

閱讀文獻時,要注意利用前此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例如我讀《漢書》等正史時,就翻讀王先謙《漢書補注》、《後漢書集解》,吳士□《晉書?注》。碰到與研究對象有關的文字,就細心查看這些較詳注本中提供了什麼材料或線索,再跟蹤追查,頗多收獲。要多方麵地閱讀有關文獻,搜集材料,須借助於目錄學。我研究樂府詩閱讀有關地理誌、類書時,就是根據《四庫提要》、《書目答問補正》等書的指引,一部部地翻讀。一些傑出文史學家的著作、論文,往往善於從多方麵搜集、綜合材料,並從中提出自己的獨到看法。我們要注意在這方麵向他們學習。從這些優秀的著作、論文中,可以學習到許多寫論文的方法。我在四五十年代進行研究和寫作時,從王國維、陳寅恪、聞一多、楊樹達、餘嘉錫、蕭滌非諸前輩的著作中,在這方麵獲得很多啟發和教益。

搜集、審讀材料時要仔細謹慎。有些重要的材料要一字一句地細心讀,反複讀,方能獲得透徹的了解並從中發現問題。我在研究樂府詩時,感到《宋書?樂誌》、郭茂倩《樂府詩集》(特別是它包含著豐富資料的小序、題解)是最重要的資料,細心反複閱讀,並參證其他有關文獻,由此認清了不少現象。後來研究《文心雕龍》,為學生開設《文心雕龍研究》專題課,對該書反複研讀多遍,對全書50篇逐步融會貫通,對其中不少問題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俗話說,熟能生巧,對研究的對象也是如此。對過去學術著作中引用的材料,有原書存在的,要盡可能加以複核。古代不少學者引用材料,往往僅憑記憶下筆,因而引文與原文時有出入,古代編纂的不少類書,引文常有刪節。如果不查核原書,僅僅根據這些引文,那會影響理解、立論的精確程度。現代學人引用材料,一般說來比古代要嚴謹些,但作者眾多,學風各異,還是盡可能查核原書為好。還有一些偽書偽作,前此學者有辨偽論著的,要注意吸取。有些偽書偽作,反映了作偽者那個時代,也仍然有其曆史文獻價值。

搜集材料,要注意獲得一些對研究問題性質具有關鍵作用的材料。我在讀唐代高仲武所編《中興間氣集》時,看到有一條編者評孟雲卿詩的評語,其中說起他根據孟雲卿的詩歌複古主張,寫了《格律異門論》及《譜》兩文來加以闡發。孟雲卿的詩論和高仲武這兩篇文章均失傳,但從《格律異門論》這一題目,可知該文是闡述格詩(即古體詩)與律詩(即近體詩)二者門徑不同,由此可知以沈千運、孟雲卿為首的中唐前期的這一複古詩派,是以提倡古體詩、反對近體詩為主要宗旨。又如唐傳奇《虯髯客傳》,過去多認為係出自唐末文人杜光庭之手。我在讀唐末蘇鶚所撰筆記《蘇氏演義》時,發現蘇鶚曾說:“近代學者著《張虯髯傳》(即《虯髯客傳》),頗行於世。”唐宋人所謂近代,常指時間上比較接近的前代。蘇鶚與杜光庭都是唐代末葉人,他不可能稱杜光庭為近代學者,因而認為《虯髯客傳》的作者不可能是杜光庭。我們閱讀材料時一定要細心,培養一種敏銳的觀察力,於古人行文的細小處發現對解決問題具有關鍵作用的材料。

搜集材料,不能一蹴而就,要靠長期的積累。於此要有恒心和耐心。要花工夫有係統地閱讀有關文獻,記下有價值的材料和自己的心得體會。積累的材料、心得豐富了,分析問題、寫作論文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如果要寫一部長篇的論著,更是應該如此。過去不少著名學者的不朽著作,在材料積累上往往會花去數十年的時間。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