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文選》、《玉台新詠》所選相和雜曲(1 / 1)

《文選》李善注本卷二十七錄樂府古辭三首,它們是:(1)《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篇,屬相和歌瑟調曲;(2)《傷歌行》“昭昭素月明”篇,《樂府詩集》卷六二列入雜曲歌辭;(3)《長歌行》“青青園中葵”篇,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六臣注文選》錄古樂府四首,除上述三首外,尚有《君子行》“君子防未然”篇一首,位置在《飲馬長城窟行》之後,《傷歌行》之前,不知李善注本何故脫去。《君子行》屬相和歌平調曲。嚴羽《滄浪詩話?詩辨》論學詩之法有曰:“先須熟讀楚詞,朝夕諷詠以為之本。及讀古詩十九首,樂府四篇,李陵、蘇武、漢魏五言皆須熟讀。”其所謂樂府四篇,當即指《六臣注文選》所錄之古樂府四首。《文選》還選錄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篇)一首,屬樂府楚調曲。

《玉台新詠》卷一錄古樂府詩六首,它們是:(1)《日出東南隅行》(即《陌上桑》)“日出東南隅”篇,屬相和歌相和曲;(2)《相逢狹路間》“相逢狹路間”篇,屬相和歌清調曲;(3)《隴西行》“天上何所有”篇,屬相和歌瑟調曲;(4)《豔歌行》“翩翩堂前燕”篇,屬相和歌瑟調曲;(5)《皚如山上雪》(即《白頭吟》)“皚如山上雪”篇,屬相和歌楚調曲;(6)《雙白鵠》(即《豔歌何嚐行》)“飛來雙白鵠”篇,屬相和歌瑟調曲。《玉台》還收有漢樂府有作者名的作品五篇,除班婕妤《怨詩》(即《怨歌行》)外,尚有辛延年《羽林郎》、宋子侯《董嬌嬈》、張衡《同聲歌》各一首,均屬雜曲歌辭;蔡邕《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篇(《文選》作古辭),屬相和歌瑟調曲。尚有無主名的《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一首,《樂府詩集》亦收入雜曲歌辭。總計《玉台》收錄漢樂府相和雜曲共計12篇。《玉台》重視收錄歌詠男女題材、語言通俗的詩歌,這方麵選篇較多,自不足怪。又《文選》、《玉台》所選的漢代古詩中,有少數篇章如《驅車上東門》、《冉冉孤生竹》等,有的古籍亦稱為樂府,這裏不統計在內。

這裏有一現象頗值得注意,即《文選》、《玉台》所選錄的漢樂府相和、雜曲,其體式均為整齊的五言詩,其語言雖較通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顯得文雅整飭。反過來看,漢樂府中一部分句式參差的篇章,其語言則顯得更為俚俗,例如:

一丸即發中烏身,烏死魂魄飛揚上天。阿母生烏子時,乃在南山岩石間。(《烏生》)

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糜。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東門行》)

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饑且寒。有過慎莫笪苔。行當折搖,思複念之。(《婦病行》)

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臘月來歸,不敢自言苦。頭多蟣虱,麵目多塵土。(《孤兒行》)

兩相比較,我們有理由推測,上述《烏生》、《東門行》等句式參差、語言更俚俗的篇章,可能更接近民歌原貌,出自民間下層或樂工之手;而像《文選》、《玉台》所選句式整齊、語言較為文雅的篇章,其有作者姓名的固不必說,其署作無名氏古辭者,恐亦大抵出自文人之手。

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