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樂府民歌和作家作品的關係(2 / 2)

漢樂府民歌的巨大影響,主要表現在建安和中唐兩個時期,表現在不少作家以樂府詩體(主要是敘事體)反映現實生活。

樂府民歌的另一個產生時期是南北朝。南朝民歌大抵保存在樂府“清商曲辭”中間,北朝民歌保存在“鼓角橫吹曲辭”中間。由於整個社會環境、人民風尚的不同,南、北兩朝的民歌風格也不同:南朝民歌比較溫柔婉轉,北朝民歌比較雄渾剛健。

南朝樂府民歌現存數量很多,有400多首。它們幾乎全部是情歌,生動地表現了少年男女愛情生活的各個方麵:彼此間真誠的愛慕,會麵的愉快,離別的哀傷,別後的憶念等等。在封建社會及其禮教的阻撓和迫害下,愛情常得不到滿足,甚至產生悲劇。婦女們更是可憐,常受負心男子玩弄。詩歌在這些方麵表現了封建社會的不合理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具有較大的進步意義。另一方麵,由於這些民歌產生於長江、漢水流域商業繁盛的大城市,有許多作品出於市民之手,因此在描寫愛情方麵有時呈現出庸俗的不健康的色情成分(其中還有文人的做作攙雜在內)。北朝民歌數量不多,約60首,內容卻相當廣泛,反映了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麵:戰爭的頻繁,北方人民的艱苦生活、豪邁性格和英勇行為。長篇《木蘭詩》塑造了女英雄的光輝形象,尤為傑出。

除《木蘭詩》外,南、北兩朝樂府民歌的篇幅都很短小,大部分是五言四句的抒情小詩。它們以樸素自然的語言生動地表現了人民真摯明朗的感情,顯得天真可愛。在修辭上常常使用比喻和誇張,把思想感情刻畫得更突出。另一方麵,我們感到它們有時候寫得還比較粗糙或過於單純,不及漢樂府民歌細致動人。

南北朝的樂府民歌對唐詩發生很大的影響。唐代的許多詩人,在學習南、北兩朝民歌的基礎上,創作了不少優美動人的小詩――絕句,其風格兼有南朝民歌溫柔婉轉和北方民歌剛健雄渾之長。我們念崔顥的《長幹行》,崔國輔的小樂府,不能不想到南朝表情纏綿婉轉的《子夜歌》、《讀曲歌》;念王昌齡、岑參的寫邊塞生活的絕句,也很容易想起北朝民歌。念李白的名作“床前明月光”(《靜夜思》),我們仿佛從南朝《子夜秋歌》中找到它的血親:

秋風入窗裏,羅帳起飄揚。仰頭看明月,寄情千裏光。

唐代的絕句非常發達,宋代洪邁編有《唐人萬首絕句》,足以見其數量之多。我們念唐人絕句,常常感到它們語言自然真率,表情真摯委婉,具有深入淺出的妙處。應當說,這種優點主要是從民歌學習得來的。從唐人絕句的輝煌成就上看,南北朝的樂府民歌可說起開了一代詩風的作用。另一方麵,我們感到唐人絕句在南北朝民歌的基礎上更有所提高,內容更豐富,表情更深入曲折,語言更精練,令人一唱三歎,體會無窮。比起南北朝民歌來,我們體會到由粗到精、由野到文的過程。

南北朝樂府民歌的巨大影響,主要表現在唐代絕句的發達上。

根據上麵粗略的論述,對漢魏到唐代這一階段民歌與作家作品的關係,在理論上可以得到以下幾點認識。

(1)人民群眾的藝術創造力量是巨大的,樂府民歌的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優秀的藝術技巧是生動的證明。無論在思想上、藝術上,樂府民歌對作家作品都發生巨大的影響,有時甚至促成了文學上的重要流派(唐代的新樂府運動),開一代詩風(南北朝民歌對唐人絕句)。

(2)民間文學不是完美無缺的。由於各種原因,樂府民歌有時在內容上還帶有不健康因素(例如南朝民歌),有時藝術上還比較單純、粗糙。優秀的作家作品是盡可能在民間文學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的,事實也證明是這樣。文學史的主流和正宗應當包括思想內容進步、藝術技巧優秀的作家作品在內,僅僅說民間文學是文學史的主流和正宗是不妥當的。

(3)偉大的或者傑出的作家的優秀作品,常常受到民間文學的哺育和滋養。當作家具有進步的人生觀、在生活上接近人民時,他們就容易認識民間文學的價值,向它們學習,寫出優秀的作品(例如建安、中唐時代的詩人)。反之,當作家沒有進步的理想,生活在個人狹窄的小圈子中時,他在藝術創作上就會遠離人民(例如建安作家和白居易後期的一些作品)。這時候即使他們表麵上也向民間文學學習,事實上隻能剽襲一些題材和形式,貌合神離,不可能創造出有生命的東西來(例如兩晉南北朝的許多擬古樂府)。

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