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魏晉南北朝駢體文學之昌盛(1 / 1)

魏晉南北朝時期,駢體文學十分昌盛,詩、賦、各體文章均崇尚駢偶,在長約三百年的時間內,駢文在創作方麵一直占據著統治地位。

先說各體文章。蕭統《文選》著重選漢至南朝作品,它分文體為30多小類,所選絕大多數為駢文。劉勰《文心雕龍》論列各體文章有數十種,其所稱引的大多數也是駢文名家名作。從二書可以看出駢文是當時文章的主流。此時帝王給臣僚的詔令、臣僚給帝王的章表等,都通行駢文。這類與政治大事有關的文章影響頗大,引導許多文人努力寫好駢文。此時不但不少著重抒情寫景的文章,如曹植的《求通親親表》、李密《陳情表》、孔稚圭《北山移文》等,運用華美的駢文寫成;即連不少論析事理、史事的論說文,也崇尚運用駢體。《文選》選錄“史論”二卷,“論”四卷半,作品達20多篇。這些篇章均富有文采。漢代賈誼的《過秦論》,多用對偶排比句、文采富美,成為當時人們寫作論文的典範。

當時一些學術性的論著也崇尚運用駢體。如魏代玄學家王弼,其《易略例?明爻篇》曰:“投戈散地,則六親不能相保;同舟而濟,則胡越何患乎異心。”其文多用此類文句。後如葛洪的《抱樸子》,也大量運用駢偶。《文心雕龍》是論文專著,全書50篇,均用工致的駢體寫成。該書中《麗辭》一篇專門研討對偶問題,起首曰:“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理為用,事不孤立。”結尾的讚語又曰:“體植必兩,辭動有配。”認為文章的駢偶猶如人的雙手雙足,是必然的現象。這種為駢體作品張目的言論,反映了當時絕大多數文人的看法。梁代史家裴子野對當時崇尚詩賦創作的華靡文風很不滿,有《雕蟲論》予以抨擊,但其文仍多用駢句,如“曹劉偉其風力,潘陸固其枝柯”,“無被於管弦,非止乎禮義”等等,不一而足,可見他隻是反對駢體文學創作中的華麗文風,而不是反對駢偶。

在此駢文昌盛時期內,也有一部分文章主要用散體寫成。如傳記一類文章,用於記載人物事跡,不便運用駢句,故多散體。如範曄《後漢書》、沈約《宋書》,傳記部分用散體,但傳末論讚,又多用駢偶。當時的小說如劉義慶《世說新語》、幹寶《搜神記》等,地理誌如酈道元《水經注》、子書如顏之推《顏氏家訓》等也多用散體。但這些散體文因受駢文影響,往往多用四字句,句式較為整齊,氣格接近駢文。

魏晉時代,曹植、陸機、潘嶽等名家寫的賦,駢偶句增多。至南朝,鮑照、謝莊、江淹、庾信等人的賦作,對仗更趨精致,成為駢賦的代表作家。庾信身處南北朝末期,其駢文、駢賦的精致,都達到了高峰,其詩亦多駢句,被後人認為是魏晉南北朝駢體文學的集大成者。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五言詩也向駢偶方向發展。曹魏時代,曹植的五言詩才氣很高,駢句繽紛,獲得後人很高評價。鍾嶸《詩品》稱讚他是詩中的聖人,說他的詩“詞采華茂”,意思是指其詩對偶、辭藻很富美。以後晉代以至宋齊的不少詩人,沿著曹植的方向發展,多用駢偶句。《詩品》指出晉代最傑出的詩人是陸機、潘嶽,劉宋最傑出的詩人是謝靈運,他們都擅長運用駢偶。反之,那些對偶、辭藻不足的作者如曹操、陶潛,評價就低。在南朝駢文昌盛時期,要求詩歌具有對偶、辭藻、音韻等駢體文學的語言美,成為評論家衡量作家作品高下的一個主要標準。

魏晉南北朝是駢體文學的黃金時代,產生了不少優秀作家作品。此時期作品在對偶、辭藻、聲韻等方麵的要求雖日趨精細,但還不像唐代的律賦、長篇律詩那樣刻板甚至程式化,因而在精細中仍具有靈活生動之趣,得到讀者的喜愛。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