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代昭明太子蕭統編纂的《文選》(又叫《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總集。古時把單篇文章輯成一書,名為集,文學作品大多數歸屬集部。集有別集、總集之分,單個作家所作的叫別集,多人所作的叫總集。《詩經》、《楚辭》兩書,實際也是收集多人作品的總集;隻因《詩經》經過孔子編訂,被尊為經;《楚辭》中主要部分屈原作品,產生於先秦時代,影響深遠,也特受後人尊重,在集部中另立“楚辭”一類,這樣,現存總集就以《文選》居首。
《文選》選錄作品,上起戰國,下迄南朝梁代,以漢魏至南朝作品為主。選文可分為賦、詩、文章三部分。文章絕大多數是駢文,又按其不同用途分為詔、冊、表、書等30多小類。漢魏以至南朝時期,賦、駢文最為繁榮,五言古體詩由產生以至發展成熟。《文選》收辭賦90餘篇,詩歌400餘篇,文章200餘篇,共700餘篇,對這三方麵的名家及其佳作收錄略備,因而成為人們研讀此時期文學的首要選本。蕭統擅長詩文,他為梁武帝太子,東宮藏書豐富,手下又有一批富有才學的文士協助,因而能編成這部精粹的大型選本。按照當時習慣,總集是編集單篇作品,經書、史書、子部大抵是著作,不是單篇,所以不予選錄;隻有少數篇章,像子書中的賈誼《過秦論》(出自賈誼《新書》),因文采富美,被人們廣泛傳誦學習,故特加選錄。有的研究者認為,經、史、子三部書是學術著作,缺乏文采,所以《文選》不予選錄。這種看法不對。經、史、子書中也有一部分具有文采,如《詩經》中大多數篇章文學性很強。《左傳》、《戰國策》等書中所記的不少賢人、謀士的言論,均具有文采。《文選》不選經、史、子書,應以蕭統在《文選序》中的說明為準。
《文選》選錄作品,於思想內容,一方麵頗重視忠君愛國的題材,像屈原《離騷》、曹植《責躬詩》、諸葛亮《出師表》一類作品,數量不少,表明編者主張文學應宣揚、維護忠孝節義等倫理道德。另一方麵,他又選錄了許多表現日常生活情趣、與政教無關的作品,如南朝的一些小賦、山水詩、短篇書劄等,體現了魏晉南北朝文學擺脫漢儒所強調的文學應直接為政教服務的束縛,文學趨向獨立、自覺的新趨向。在藝術上,蕭統最重視文辭之美,他在《文選序》中強調的“辭采”、“文華”、“翰藻”,均指文辭之美,即當時駢體文學所崇尚的對偶、辭藻、音韻、用典等語言美。《文選》所選篇章,以此為主要藝術標準。蕭統又重視雅正,反對浮靡俚俗,因此,宮體詩前驅的一些靡麗之作,樂府詩中的一些通俗之作,均不選錄。
《文選》選錄作品,豐富精審,代表了漢至南朝齊梁文學的主要成就,故曆代受人重視,注釋、研究它的著作頗多,因而有“文選學”之稱。唐代李善注最稱翔實贍博。“五四”時期,有的提倡新文學的人提出打倒“桐城謬種、選學妖孽”的口號,分別指民國初期仍然流行的桐城派古文和以《文選》為規仿對象的駢文;古文、駢文是舊體文章的主要代表,是當時白話文的對立物。
今天研讀漢魏兩晉南北朝文學,《文選》仍是最重要的讀物。如果研究此時期中的一個傑出作家,像曹植、陶潛,最好也先讀《文選》,對此時期文學的總體麵貌有所了解,否則單個作家的師承影響、左鄰右舍關係搞不清楚,研究也不能深入。南朝兩大文論巨著《文心雕龍》、《詩品》,作家作品評論占據很大比重,其所評對象多見於《文選》。把這三部書配合起來讀,可收相得益彰之效。研究唐代文學也應重視《文選》。舉例說,唐詩體式主要為五言詩、七言詩兩大類。《文選》所選五言詩,較之《詩經》的四言詩、《楚辭》的騷體,在體式上對唐詩的影響尤為直接。《文選》詩歌分為祖餞、詠史、遊覽、詠懷、贈答、行旅、軍戎等種種題材,表明漢魏至南朝詩在內容上有不少新的開拓,這對唐詩也有明顯影響。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