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等人都提倡儒學,強調孔子、孟軻所宣傳的仁義之道,主張通過寫作古文來宣揚儒家之道。但他們主張明道,不像宋代道學家(即理學家)那樣偏重修身養性的內在功夫,而是關注政治社會狀況,著重在治國安民之道。他們都積極參與政治活動,雖然具體政治主張並不相同,但都熱愛祖國,希望國家強大昌盛,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他們敢於揭露種種政治弊端,提出改革主張,希望君主加以采納;他們希望中央朝廷的鞏固,或反對地方割據勢力,或反對外來的侵擾。這些思想表現於文學,就使其文章具有鮮明的現實性和進步傾向。唐宋八大家大抵為人正直,博聞多識,學養深厚,其文章除議論政治社會外,還廣泛涉及各種社會現象和學術問題,顯示出他們博贍的學識和聰明睿智。他們熱愛人生,熱愛祖國河山和美麗的風景,對親戚朋友富於情誼,這方麵的美好真摯的情感在許多篇章中獲得廣泛表現。
八大家很重視文章的藝術性。他們主張文以明道,既重道又重文。他們雖然反對魏晉南北朝雕琢的駢文,但並不全然排斥駢偶,在一部分文章中仍然采用對偶、排比,而運以靈活之氣;還注意吸取駢文的結構章法和表現技巧。他們兼長論說、記敘、抒情各體散文。其論說、記敘文大抵繼承先秦漢代文章的優良傳統而又有所發展創造。抒情寫景文章,魏晉南北朝相當發達,佳作紛呈。八家文注意吸取它們清雅雋永的特色,而化駢為散,化整齊為流宕,創造出許多優美動人的名篇佳作。他們不讚成駢文的華麗辭藻和追求聲律,但其樸素的語言自有另一種聲調、色澤之美。八大家的古文,不是簡單的複古,而是在先秦漢代散文的基礎上,部分地吸取了駢文在題材、文體、語言、表現技巧等方麵的優秀成果和營養,融化改造,形成了鮮明生動的新散文,因而具有強大的藝術魅力。八大家中的韓、柳、歐陽、王、蘇軾五人,不但是卓越的散文家,還是傑出的詩人,他們往往使用詩歌化的語言來寫作散文,使不少篇章洋溢著詩情畫意,增強了作品的文學性。
八大家的散文,由於作者性格、才能等條件差異,具有各自的風格特色。大體說來,韓愈之文雄奇渾灝,柳宗元之文淵深峻潔,歐陽修之文委婉紆徐,蘇軾之文閎肆奔放。宋代李塗以水比喻四家之文有曰:“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文章精義》)其品評頗有道理。此外,曾鞏之文平正綿密,王安石之文峭拔勁健,蘇洵之文豪爽駿發,蘇轍之文洗練疏宕,各擅勝場,引人注目。
八大家在後世產生深遠影響,長期來被許多文人奉為散文的正宗。明代初年著名散文家宋濂、劉基,明中期以歸有光、唐順之為首的唐宋派古文家,都以八大家之文為宗。清代最著名的文學流派桐城派也是如此。桐城派中堅人物姚鼐編選了一部《古文辭類纂》,流傳廣泛,人們把它與選錄駢體詩文的名選本蕭統《文選》相提並論。該書選錄古文辭(即古文)有兩個重點,一是先秦漢代,一是唐宋八大家。清代初期吳楚材、吳調侯所編選的《古文觀止》,迄今流傳極廣。該書選錄自先秦至明代散文,八大家之文約占全書三分之一。這些例子都足以說明八大家散文受後人的重視程度。上麵說過,八大家散文具有高尚的政治理想,美好的人生旨趣,形式優美,表現鮮明生動,這些對於今天新時代作家的創作,也將產生一定的啟發、借鑒作用。
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