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 多研究一點唐代散文(1 / 2)

建國以來,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內,散文研究是一個薄弱環節。記得在“文革”前,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國古典文學論文選集(建國以來的),其中關於《詩經》、《楚辭》、唐詩以至《水滸》方麵的論文集,都頗有分量,而古典散文的論文集卻是薄薄的一本。這種不重視研究散文的情況,迄今還沒有明顯轉變。拿唐代文學來說,也是絕大多數論文探討唐詩,而頗少涉及散文。韓愈的散文選,前兩年才出了一本(建國後唯一的一本韓愈文選);他的全集標校本,迄今未出。有分量的唐代散文選也未出過。關於唐代散文的研究專著更是少得可憐。唐代文學的成就是多方麵的,詩歌成果固然最為豐碩,應當大力研究;但散文成績也不容忽視,目下的情況我認為是不正常的。

為了改變目前情況,加強對於唐代散文的研究,我覺得應當解決以下幾點思想認識問題:

(1)要打破對韓愈的偏見。建國以來對韓愈的評價一直偏低。主要原因是說韓愈反對王叔文集團,政治上保守落後;思想上唯心主義嚴重;熱衷做官,作風庸俗等等。其實這些批評都不免片麵和苛求。韓愈一生,堅決反對藩鎮割據,擁護中央集權;反對佛老流行,危害國家和社會。這些是他政治生活中的主導方麵,在當時都具有進步意義。他反對王叔文集團固屬保守,但在其一生活動中畢竟處於次要地位。他的哲學思想中的確包含濃厚的唯心主義,但也不是鐵板一塊,也有進步成分,他對後漢王充、王符等人的讚美就是一例。何況,我們對韓愈,不能把哲學史的評價和文學史的評價混同起來,要有所區別。至於說熱衷做官,那是唐代許多文人的風習,韓愈隻是在文字上表現得更明顯罷了。對此不宜苛責。韓愈是司馬遷以後最傑出的散文巨匠,在我國古典散文的曆史發展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過去封建社會,“杜詩”、“韓文”往往並稱,受到高度尊重。這一方麵是由於杜詩、韓文中的鮮明的忠君思想符合於封建統治者的利益;另一方麵則是由於杜詩、韓文都有突出的文學成就,堪供人們鑽研學習。對於這種傳統評價,我們也要一分為二,重視並肯定其合理成分。總之,韓愈散文的成就很高,應當深入加以研究。

(2)要打破“唐宋八大家”的框框。人們一提到唐宋散文,習慣上總是以“八大家”為代表。“八大家”的成就固然傑出,但唐宋散文其他名家佳作還很多,不應以此自限。拿唐代散文來說,除韓、柳外,佳篇實在不少。《古文觀止》就選了魏征、王勃、李白等的散文若幹篇,文筆都頗優美。如果去翻翻《唐文粹》,就會發現更多的佳作,更不用說翻《全唐文》了。魯迅先生曾指出晚唐陸龜蒙等人的小品很有光彩,值得重視。實際這種筆鋒犀利、具有戰鬥性的小品文,唐朝其他時期也有出現,元結的某些散文就是一例。在唐散文研究方麵,我們應當跳出“八大家”的框框,擴大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