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鍾嶸《詩品》是怎樣評價作家的(2 / 2)

《詩品》評論作者時,很注意考察其“體”,即體製風貌。作品的體製,是內容和形式綜合形成的藝術風貌,相當於今天所謂風格。體,標誌著某一作家的風格特征。南朝江淹寫有《雜體詩》30首,即是學習過去30位作家不同的體製風格。鍾嶸還注意從前後作家體製風格的比較上,分析其淵源關係,例如他認為“古詩”是“其體源出於國風”,李陵詩“其源出於楚辭”,阮籍詩“其源出於小雅”。他認為漢魏以來詩人的遠祖是國風、小雅、楚辭三係,這和南朝文人大抵主張後代詩賦均源出《詩經》、《楚辭》之說相吻合。至於後代詩人,也可成為更後詩人的淵源,如說班姬源出李陵、劉楨源出“古詩”;但其遠祖仍屬國風、楚辭。在鍾嶸標舉淵源關係的作家中,源出小雅的隻有阮籍一人,其他均源出或遠源於國風、楚辭。在國風一係名家中,居上品的頗多,曹植、劉楨、陸機、謝靈運諸人,評價尤高。《楚辭》一係名家中,則是列上品者少,中品者多。鍾嶸認為源出國風者詩風比較雅正,源出《楚辭》者詩風比較華豔。他對國風係詩人評價高,寓有崇雅抑華的意思,和劉勰強調宗經的觀點是相通的。一個作家體製風格形成的因素是比較複雜的,就接受過去作家的影響而言,也常常是多方麵的;《詩品》隻是說某家源出於某家,提法不免簡單化,因而招致後人的非議。但鍾嶸原意,大約隻是說某家體製風格的主要傾向和過去某家接近,某家詩風偏近於國風或楚辭,也是根據比較得出來的論斷。例如他說陶潛詩源出應璩,就兩家詩歌均頗質直古樸來看,風格的確較為接近。總之,我們對鍾嶸這方麵的意見,固然不能一味盲從,但也不宜一概否定,要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

《詩品》評論作者,著重在顯優劣,定等第,溯淵源,辨流派。如上文所述,他在評論作者成就優劣高下時,主要根據風力與丹采相結合的標準;他在論述詩人的流派時,則分為國風、小雅、楚辭三係,從體製上溯其淵源,明其流變。

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