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讚揚雖必不可少,但如果僅僅限於口頭,下屬就會懷疑領導讚美的誠意和價值。關心與體貼的實際行動是最樸素、最實在、最真誠、最珍貴的讚揚和肯定。
許多領導都把口頭的表揚作為廉價的獎賞,不冷不熱地隨便地拋給下屬。在很多下屬看來,這樣的讚揚無異於哄小孩兒,有和沒有一個樣。所以,有人評價這種領導,說他們是“光要嘴不辦事。”
由此看來,領導對下屬的長處和優點表示賞識和肯定,僅憑幾句讚美的話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實際行動,也就是要求領導要關心和體貼下屬,讓人覺得他在充分地表達對人才的尊重和愛護。
口頭讚揚雖必不可少,但如果僅僅限於口頭,下屬就會懷疑領導讚美的誠意和價值。關心與體貼的實際行動是最樸素、最實在、最真誠、最珍貴的讚揚和肯定。領導讚美的幾句話可能兩三天就忘了,但領導為表示讚揚和肯定而做的一件事,卻往往使人銘記於心,乃至終生難忘。
在以人為本的社會裏,單純的領導與被領導的模式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拋棄,人道主義受到人們的青睞。在領導和下屬之間摻入感情和友誼的因素,對開展工作極為有利。這種方法,有可能使領導的權威變得更有人情味。
記住下屬的生日,在他生日時向他祝賀。現代人都習慣慶祝生日,生日這一天,一般都是家人或知心朋友在一起慶祝,聰明的領導則會“見縫插針”,使自己成為慶祝的一員。
下屬生病住院,領導不要忘記前去探望。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一句關心的話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在醫院裏,領導可以這樣說:“身體是工作的本錢。小劉,你作為單位的骨幹,身體垮了可不行,平時要注意加強營養。”(像這樣一句略帶責備的話,卻透出領導的讚揚、賞識和愛護)“平時你在的時候感覺不出來你作了多少貢獻,現在沒有你在崗上,就感覺工作沒了頭緒、慌了手腳。快安心把病養好吧!”
有的領導就很不重視探望下屬,其實下屬此時雖然住在醫院裏,卻惦記著領導是否會來看看自己,如果領導不來,對他來講簡直是很大的打擊,他不免會因此嘀咕道:“平時我幹了好事他會虛心假意地表揚一番,現在我死了他也不會放在心上,真是卸磨殺驢、沒良心的家夥!”
家庭幸福和睦、生活寬鬆富裕,無疑是下屬幹好工作的保障。如果一個下屬家裏出了事情,領導卻視而不見,那麼給下屬再好的讚美,也會被下屬看作是假惺惺。
一個文化公司,職工和領導大部分都是單身漢或家在外地,就是這些人憑滿腔熱情和辛勤的努力,把公司經營得紅紅火火。該公司的領導很高興也很滿意,他們沒有限於滔滔不絕、唾沫星飛的口頭表揚,而是注意到職工們沒有條件在家做飯、吃飯很不方便的困難,就自辦了一個小食堂,解決了職工的後顧之憂。
調換下屬是常常碰到的事情,粗心的領導總認為來去自由,願來就來,願走就走,其實這種思想很不可取。
善於體貼和關心下屬的領導,與口頭上的“巨人”做法截然不同。在這個時候,高明的領導會做一些令對方感到滿意的事情,以表達自己的惜別之情。
唐太宗李世民就很會利用這些機會,來表達自己對有才能的大臣的賞識。有一次李世民吃瓜,覺得味道甜美,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杜如晦,於是悲從心起,停口不吃,叫人拿著剩下的一半瓜送到杜如晦的靈前祭奠。
唐太宗李世民如此恩賜亡臣,使其他大臣深深感動,也都兢兢業業在自己的位子上盡職盡忠。
行貴言輕是中國的傳統,體現了傳統領導方法中重友誼、重感情的倫理色彩,在現代社會中也應發揚光大。
當眾稱讚一位下屬必須兼顧他人的感受當眾稱讚一位下屬,讓其他人產生一點嫉妒和羨慕不是什麼壞事,關鍵在於領導能否把這種嫉妒心理朝著有利於工作和團結的方向引導。
當著大家的麵稱讚下屬,不光是為了鼓勵被稱讚的下屬,讓他意識到領導對他的肯定和讚賞,更重要的是樹立榜樣,鞭策其他人努力工作。
但是,如果稱讚不當,就可能引起其他人的不滿或嫉妒,不僅對被稱讚的下屬造成壞的影響,還會損害領導的威信和形象,激化單位的內部矛盾。所以,當眾稱讚一位下屬時,必須要慎重。
秦始皇早就聽說韓非有曠世之才,很想讓他輔佐自己成就大業。
有一天,機會終於來了。韓王派韓非為特使到秦國,實際上是做了秦國的俘虜。韓非來到秦國,受到秦始皇的高度禮遇。秦始皇讚韓非道:“公子真知灼見,曠世未有。”
韓非口吃,支吾道:“陛下……非……誠……篤……自……見……”說了半天才吐出一句話,臉脹得通紅,就沉默不語了。
秦始皇覺得很遺憾,於是他又問李斯、姚賈等,說:“韓非才深學博,朕覽其書,知其人泱泱風範,深明舉國之理,治民之法。朕賞其才,不知卿等意為如何?”
李斯、姚賈見秦王如此讚賞韓非,心裏嫉妒得要死,恐怕秦始皇起用韓非,於是群起攻擊韓非,結果秦始皇的計劃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