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中基礎設施要達到:各種道路21.6公裏;給水工程,給水管線65.5公裏;排水工程,完成排水管線51.8公裏;場地平整工程,工業區填土250萬立方米,生活區填土120萬立方米;電力工程,建成10千伏變電站7座,裝機容量17×4770千伏安,並架設110千伏輸電線路12.4公裏,同時要鋪設地下電纜35千伏和10千伏共22.4公裏,通訊形成裝機2250門程控電話係統能力,等等。

客觀地講,開發區“管委會”製定的這個三年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是宏偉的,但更是艱巨的。那是因為,在這個發展規劃麵世時,開發區的地麵還是活脫脫一個爛泥塘。

這是源於,開發區派出的先遣隊伍抵達施工現場後,首先必須將4.2平方公裏的起步區裏齊腰深的海水排幹,原計劃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三個月,滿打滿算還不到100天,要排除4.2平方公裏的海水,談何容易嗬!然而,先遣隊是能吃苦和敢打硬仗的隊伍,個個爭當開發人,日夜打樁定位,一天24小時餐風露宿,僅用了20天時間,4.2平方公裏的地域便水退人進。

這是何等的精神!

這是何等的氣概呀!

然而,海水是逃之夭夭,溜之乎也了,但裸露在地麵的卻是黑糊糊的泥漿。一腳下去,“撲哧”一聲,陷過踝骨,要是再動彈幾下身子,稀泥就多情地吞沒了你的腿肚子。

可是,先遣隊從“管委會”領受的指令是,必須要在三個月之內修出一條高質量的3.5公裏的進場路,屆時將有眾多的國內外企業到開發區來做投資辦廠前的考察。

這可是一項如同下達戰鬥命令一樣的硬性的指示嗬!

這也是關係到開發區能否出師告捷的決定性的一步呀!

但是,擺在先遣隊麵前的是這種漿糊狀稀軟的地基,用什麼辦法才能使其成為堅如盤石的路麵呢?

困難麵前,先遣隊指揮部的指揮官們開動腦筋,集思廣義,大膽設想,勇於實踐,終於想出了一個“軋石擠壓法”,即在軟基上鋪一層石料,用軋路機輾軋一遍,上麵覆一層細砂;再鋪一層石料,再用軋路機輾軋一遍,上麵再覆一層細砂。如此幾個輪番之後,軟基下的稀泥便統統被擠壓出去,代之而來的是平坦堅固的砂石路麵,然後再鋪上柏油,一條油光閃亮的黑鍛子般的柏油路麵的進場路就呈現在了眼前。

於是,敢打硬仗的先遣隊的施工隊伍揮汗如雨,晝夜奮戰,餐風飲露,濕衣自幹。如果照此進度,再用不了20天時間,3.5公裏的進場路將會宣告竣工。

這是怎樣的膽魄和情懷啊!

張萬鈞兩條腿木樁子似地禊在原地,兩眼久久地凝視著像一具烏黑鋥亮的犁鏵一樣的進場路,劐開充滿稀泥的地麵,直直地往前衝刺,心頭不由“叭”地一爆,如電光石火,刹那間照亮了整個胸臆。

這是昭示。

這是啟迪。

張萬鈞真切地感到,這不斷掙脫羈絆和戰勝阻力而勇於進取的進場路,不正如同自己曾經跋涉過的四十餘載的人生軌跡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