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王東處於“金剛伏虎拳”第二層,勁力外放的巔峰,每一道攻擊都夾帶著雷霆之威,其淋漓如刀鋒劍芒,大有摧枯拉朽直搗黃龍之勢。
公孫瓚同外族作戰多年,惡戰連連,局勢之危時不乏繁幾,早就練就的臨危不亂,此時麵對王東暴風驟雨似的強攻,依舊神定氣閑,以鋼槍護著周身要害,守緊自己的門戶,先立於不敗之地。
兩人一攻一守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王東的人見自己大人攻勢如潮,全都嚎叫呐喊,公孫瓚的人見他趨於劣勢,也全都為自己大人打氣。
這些人中隻有寥寥數人能從中看出,公孫瓚防守的遊刃有餘,而王東也並不如他表現的那樣強勢。
王東的攻勢看似一浪接一浪,漫天的槊影把公孫瓚罩在當中,但王東心裏明白,公孫瓚很強,能用最少的力氣做最大的防守,這至少比他高一個檔次,“勁力外放”的境界叫王東的招式攻擊有餘而防守不足,他不敢放慢攻擊,否則露出的破綻被公孫瓚一旦抓住,招式用老的王東很難在公孫瓚的反擊下支撐下來。
這種檔次的對手,王東以前不曾遇見過,尋常的勇士根本不能在王東狂暴的攻擊下堅持片刻,即便是經常切磋的太史慈,麵對王東這種武鬥狂人,也多被迫采取遊鬥的戰術,最終一樣會被王東給拖垮認輸。
而公孫瓚對上王東,即便力氣處於劣勢,但憑借精妙的招式和對敵的經驗,自戰起就不曾後退半步,這就使王東失去了重新調整狀態的空間,隻能悶著頭一路攻下去,而且不時露出的破綻,也叫王東不斷加快的攻擊頻率去掩蓋。
但人都是有極限的,盛極必衰,四十多回合後,王東的速度已經無法提高。
公孫瓚瞅準機會,一槍點在王東舊力已逝、新力未生之時,遠遠的把他的大槊擋到一邊。於是王東前方空門大開,公孫瓚直接麵對王東驚訝的麵孔,一槍指在他的胸口道:“你輸了!”
王東趨馬後退一步,抱拳行禮、心悅誠服道:“兄長武藝,東自愧不如。”
公孫瓚把鋼槍對給一旁的軍士,下馬招呼王東:“子升不必自謙,我如你這麼年紀的時候,武藝可比你差的遠,想想你未及弱冠就有這般武力,為兄可是羨慕的很,要是過上幾年再磨練一番,我定不再是你的對手。”
說罷,又拉著王東衝入酒席,對盅暢飲起來。其餘軍士部屬受這場比鬥的影響,也紛紛在場中的空地上鬥起角力來。
公孫瓚見狀也不惱怒,幹脆撤掉歌舞,叫人把吃食、酒具搬了出來,一邊欣賞、一邊和王東聊天,看到興起時,還會叫下麵獲勝的軍士上前來,賜上一兩杯水酒。
“子升從塞外而來,曆經數月,想必對這胡族有些了解,眼下我大漢邊境漸危,可有應對之策?”
公孫瓚成名在塞外,對這塞外諸胡自然是熟悉無比,如此問詢王東,其中不乏考驗之意。
王東當然清楚公孫瓚的意圖,心中不禁暗暗思量了一番。
對胡族,公孫瓚的態度是非常強硬的,在他看來“死的胡人,才是好胡人。”後來他憑對胡族作戰鍛煉出來的強兵,影響著青幽並冀四個富饒的北方大州,成為漢末初期,董卓之後,最有影響力的一個諸侯。
但高壓下的胡人並不逆來順受,在公孫瓚和袁紹對戰的關鍵時候從背後捅刀子,最終致使公孫瓚戰敗並殺死妻兒、**於易京。
公孫瓚性格豪爽、重情義,是可以交心的朋友。他對外族的政策雖然對他自身不利,但從長遠看是對整個大漢有利。
在曆史真正的進程中,公孫瓚、袁紹相繼覆滅,整個北方落入曹操的手中,一開始就投效曹操的鮮卑人迅速坐大起來,雖然曹操一直在悄悄抽剝鮮卑人的力量,但這對無人節製的鮮卑人隻是杯水車薪,鮮卑人還是一茬接一茬的強大起來,最終在晉朝的末年,鮮卑人隨其他胡族闖入中原,先後建立起數個王朝,成為五胡亂華中最重要的力量,而漢人則陷入有史以來最黑暗的時期,長江以北漢人血脈幾近斷絕。
王東對公孫瓚的做法是認可的,但也明白把胡人殺光是根本做不到的。
略微思考了一番,王東反問道:“伯珪兄可知這草原北方的邊界在什麼地方?”
“這……”公孫瓚和胡人交戰一直在幽州的邊界附近,即便深入也不會走太遠,畢竟他的兵力不足,也怕被人包圍,隻知道草原非常遼闊,但具體有多大卻不清楚。
“西麵的邊界又有多遠?”
“……”
“以武帝之國力,可曾將匈奴徹底殲滅?”
“……”
“草原太遼闊了,遼闊的我們根本不知道它到底有多遼闊,北地苦寒不適於我漢人生存,但胡人卻能在其中活下來,無際的草原注定我們根本不可能把他們徹底殲滅,不說此時我大漢國力,即便是武帝時強盛,也僅僅將大部分匈奴人趕的西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