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回 鴆昏主竟同兒戲 斬逆後大快人心(2 / 2)

時有許州參軍燕飲融上疏,言韋後淫亂幹政,宗楚客等圖危社稷。中宗覽疏,未及批發,韋後即傳旨將燕飲融捕殺。中宗心下不悅,露於顏色,韋後十分疑忌。密謂楊均道:“皇爺漸已心變,前所雲進藥之說,若不急行,禍將不測。”楊均道:“馬秦客有一種藥末,人服之腹中作痛,口不能言,再飲人參湯即便身死,不露傷跡。”韋後道:“既有此藥,可速取來。”楊均遂與馬秦客密謀,取藥進宮。韋後知中宗喜吃玉酥餅,即將藥放入餅餡裏,乘中宗未進膳,便親將餅兒供上。中宗連吃了幾枚,覺得腹脹,微微作痛。少頃,大痛起來,坐在榻上亂滾。韋後佯為驚問,中宗說不出話,但以手自指其口。韋後呼內侍道:“皇爺想欲進湯,可速取人參湯來。”此時人參湯早已備著,韋後親手擎來,灌入中宗口內。中宗吃了人參湯,便滾不動,淹至晚間,嗚呼崩逝。太平公主聞中宗暴死,明知死得不明白,卻又難於發覺,隻得隱忍。韋後與眾議,立溫王重茂,遺詔草定,然後召大臣入宮。韋後托言中宗以暴疾崩,稱遺詔立溫王重茂為太子,即皇帝位。重茂時年十五,韋後臨朝聽政,宗楚客勸韋後依武故事,以韋氏子弟典南北軍。深忌相王旦與太平公主,謀欲去之。遂與安樂公主及都督兵馬使韋溫等密謀為亂,約期舉事。

時相王第三子臨淄王隆基,曾為潞州別駕,罷官回京。因見群小披猖,乃陰聚才勇之士,誌圖匡正。侍郎崔日用,向亦依附韋黨,今畏臨淄王英明,又忌宗楚客擅權,知其有逆謀,恐日後連累著他,遂密遣寶昌寺僧人普潤至臨淄王處告變。臨淄王即報知太平公主,遂與內監鍾紹京,校尉葛福順,禦史劉幽求、李仙鳧等計議,乘其未發,先事誅之,眾皆奮然。太平公主亦遣子薛崇行、崇敏、崇簡來相助。葛福順道:“賢王舉事,宜啟知相王殿下。”臨淄王道:“吾舉大事,為社稷計。事成則福歸父王;如或不成,吾以身殉之,不累及其親。今若啟而聽從,則使父王予危事;倘其不從,將敗大計。不如不啟為妥。”於是率眾潛入內苑。

時夜將半,葛福順拔劍爭先,直入羽林營。典軍韋溫、韋瑄、韋璠等措手不及,俱被福順所殺。劉幽求大呼道:“韋後鴆弑先帝,謀危宗社,今夜當共誅之,立相王以安天下。敢有懷兩端助逆黨者,罪及三族。”羽林軍士皆欣然聽命。臨淄王勒兵至玄武門,斬關而入,諸衛兵皆應之。斬韋後及安樂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兒等。臨淄王遂傳令掃清宮掖,收捕諸韋親黨及宗楚客、張嘉福、馬秦客、楊均等皆斬之。屍韋後於市。諸韋老幼無一免者。

天明,內外既定,臨淄王出見相王,叩頭謝不先白之罪。

相王道:“社稷宗廟不墜於地,皆汝之功也。”劉幽求等請相王早正大位。是日早朝,少帝重茂方將升座,太平公主手扶去之,說道:“此位非兒所宜居,當讓相王。”於是眾臣共奉相王為皇帝,是為睿宗,改元景雲。廢重茂仍為溫王,進封臨淄王為平王,祭故太子重俊,贈李多祚、燕欽融等官爵,追複張柬之等五人官爵,追廢韋後、安樂公主為庶人,崔日用出首叛逆有功,仍舊供職,其餘韋黨俱治罪。過了數日,諸臣請立東宮,睿宗以宋王成器居嫡長而平王隆基有大功,遲疑不決。宋王涕泣固辭道:“從來建儲之事,若當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今隆基功在社稷,臣死不敢居其上。”劉幽求奏道:“平王有大功,宋王有讓德,陛下宜報平王之功以成宋王之讓。”睿宗乃降詔,立平王隆基為太子。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