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該功法通過患者的意識引導,思想放鬆,促使入靜養心,能量消耗趨於減少,並促使紊亂的心血管功能得以調整。
(4)在午時(中午11~13時)靜坐。麵朝南,叩齒36次,攪至水滿口時,漱口數遍,分3次咽下。咽時須猛咽有聲,意送丹田。然後吐氣發“嗬”音,發音無聲,自己能聽到即可。
(5)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兩眼微閉,集中思想,排除雜念,直到入靜。用普通呼吸調息3分鍾。按照人體有10個最易緊張、不易放鬆部位,依次用意念放鬆。這10個部位是額前兩眉間印堂穴、後頸部、上下嘴唇、下頜兩側、兩肩、兩肘、十指、胸背、腰骶、腳趾。重點是:兩眉間印堂穴,此穴和腦下垂體密切相關;後頸部和下丘腦、延髓、脊髓直接相關;兩肩一鬆,頭部以下身體各部就放鬆。放鬆同時配合呼吸。吸氣時默念“靜”字,呼氣時意守湧泉穴。最後雙手搓熱浴麵,緩緩睜眼,散步收功。
10.說明:
(1)氣功治療高脂血症,在練功前、後或工作間隙做一些保健功,可以提高療效。
1)按胸脅:右手貼於左胸前,左手按在右腰部位,而後自上而下,反複按摩,再換另一側,左右各9次。
此法能增強肺功能,加強冠狀動脈供血,改善胸痛、胸悶。
2)按命門:命門穴位於背部(正對肚臍)兩腎中間。按摩時,用大拇指置於腰部前方,四指尖貼在後背,呈叉腰式。而後,用微力上、下按摩,18~36次。此法能增強腎髒功能,達到補腎養心的作用。
3)叩內關:內關穴位於掌後兩筋間,為手闕陰經要穴。方法是兩手相對,中指、食指、無名指扣在腕骨3個穴眼(內關、列缺、神門)上,來回叩動內關穴約100次。此法可增強心氣,安靜神經,消除胸悶、心悸、怔忡。
4)摩勞宮、擦湧泉:勞宮穴位於掌心,為心包經的要穴。有清心火,平肝安神的功效,並為練功家作為練氣、聚氣、運氣和發放外氣的重要地方。湧泉穴位於足心,為腎經在足部的井穴。具有補腎降火,蘇闕寧神作用,對心絞痛、心律不齊甚至心肌梗死有一定療效。以手按摩勞宮穴、湧泉穴,常能交通心、腎,水、火相濟,對高脂血症引起的胸悶、心悸怔忡、胸痛、睡眠不安有明顯緩解作用。
(2)高脂血症常與情緒精神因素關係密切,入靜時間越長,其療效就越好。因此在練功中務必做到去除雜念,安定情緒,避免七情過度刺激。
(3)本病還常因過食油膩以及性生活誘發,因此平時應注意高蛋白、低脂肪飲食,並盡量減少陛行為,避免神經過度興奮而誘發心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