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給企業號號脈(2 / 3)

3.指揮職能:是指企業的領導層發揮指揮職能的情況,包括領導對員工的了解和掌控。領導要知人善任,統籌安排,協調溝通,運籌帷幄。“號脈”主要是確認:企業領導層是否能成為員工心悅誠服的統領,員工執行力強還是弱?

4.協調職能:協調組織內部及組織與外部環境關係的職能。就是協調組織中各部門、各環節的相互關係,使之配合得當。包括兩方麵的協調:一是組織內部的協調;二是組織與外部環境的協調。“號脈”主要是確認:企業是高度協調,部門和部門之間互相配合,相對比較默契,與外部環境協調,還是各部門各行其是,與外部環境關係惡劣?

5.控製職能:對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規範和調整,包括製訂各種標準和檢查方法,當工作發生偏差時能及時發現和發出信號,然後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及時糾正調整,以確保實現企業目標。“號脈”主要是確認:企業是控製性良好,還是長期處於失控狀態?

第三,技術力量

企業的技術力量是指企業擁有的技術人才、技術骨幹,以及獲得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的數量和在員工總數中的比例;擁有先進的技術設備和技術裝備的數量;是否設立專職的科研機構或部門;近年來獲得過多少專利授權,有多少項創新、發明,以及創新能力的強弱等。

對當今時代的企業來說,得科技者得天下。技術能力決定製造能力。美國麥肯錫公司谘詢專家理查德·福斯特說過:“不管資產有多雄厚,企業的實質是員工技能的總和。”統計顯示,我國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力量薄弱,市場競爭能力不強。73%的中小企業沒有設立科研開發機構;82%的中小企業沒有自己的技術發明和專利產品;75%的中小企業未通過ISO9000國際產品質量認證,致使產品技術含量低、消耗高、質量差、競爭力弱。自己的企業應該歸入哪一類呢?企業的技術力量是強還是弱?

第四,勞動力素質

素質是什麼呢?素質是指後天由教育而獲得的知識和德行方麵的教養,是由員工所接受的文化教育、知識教育、技能教育、職業教育、道德教育以及理想教育等所形成的知識化、專業化、職業化的水平和層次。員工素質是決定企業勝敗的關鍵。隻有擁有合格的員工,才會有合格的產品;隻有擁有高素質的員工,才會有高質量的產品。產品競爭實質是企業員工素質的競爭。員工素質會通過產品、技術、創新和生活水準等方麵充分地體現出來。所以,勞動力素質是一種資本,是一種有價資源。

目前,我國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較低。2000年,我國25~64歲人口中受高中及以上教育者隻占18%,受初中以下教育的占82%,受小學及小學以下教育者比例高達42%。每百人中受大專及以上教育的人不足5人。發達國家和新型工業化國家的勞動力文化素質遠遠高於我國。如美國和韓國,25~64歲人口中受高中及以上教育者比例分別占87%和66%,其中,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分別占35%和23%。文化素質製約著員工創新能力的提高。2005年統計資料顯示,每萬名勞動力中從事科研和開發活動人員我國為17.5人,而日本是135人,法國是129人,德國是114人。

對企業員工的素質要心中有數,對員工的文化程度、知識技能、職業水平、思想道德等方麵都要有一個基本的估計。

第五,融資能力

企業融資是指企業籌集資金的行為與過程。企業采用一定方式,從一定渠道向企業投資者和債權人去籌集資金,組織資金的供應,以保證正常生產和經營管理活動的需要。企業能否按照預期融通到足夠的資金,決定於企業的融資能力。企業融資能力的強弱受內外兩方麵因素的影響。外部因素有:國家的金融狀況,銀根是鬆是緊;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態度是親是疏,是近是遠;信用擔保體係的完善程度等。企業自身因素有:企業的誠信等級如何,信用記錄上是否有不良記載;企業的負債狀況,是否是“前債未還,後債又續”;企業的財務管理是否正常有序,資金管理是否嚴格……認真梳理一下企業的融資能力,做出一個客觀公正的結論,對於改進企業經營管理將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