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開老家好多年,有時遇到別人的探詢:你老家什麼樣子?到處都是草原嗎?
我答不上來,遲疑,不知從哪兒說起。
我遲疑,是由於草原沒法描述,它寬廣而且單一。草原靜得好像時間都在打瞌睡,低頭看,一朵小花微微搖擺,像與別的花對話,螞蚱隨人的腳步彈到半空。回頭看,人的影子被拉出兩米多長,這是早晨。躺在地皮上的老鴰草的藍花在見到陽光之前還不肯開放。
說草原,誰都說不流暢,隻有旅遊者才會說出一些觀感,就像說大海,怎樣才能把海說清楚呢?給每朵浪花做上記號,便於你的講述嗎?海邊的人說不清海有多少朵浪花,每朵浪花長什麼樣。像吉爾博特說的:希臘的漁人不到海灘嬉戲。
草原在每個人心中不一樣。對家在草原的人而言,它是故鄉,而非旅遊區。草原於我,是一團重重疊疊的影像。想到馬,馬在奔跑的馬群裏轉身,鬃毛擋住偏向一旁的頭頸。想起四胡,蒙古人的英雄故事從四胡的弓弦聲中款款而出。說書的屋子裏有漆黑、飄著茶梗的紅茶缸,旱煙的霧氣繚繞著牧人一張張傾聽的臉。說書人慣用嘶啞的嗓音,像上不來氣,醫學稱為呼吸窘迫或肺不張,而他有意如此,嘈雜的琴聲接上他後半截的氣。我想起冰涼的洋鐵皮桶裏的鮮牛奶;想起天黑之後草葉散發的露水的氣味;想起飲水的羊抬頭叫一聲,嘴巴滑落清水的亮線;想起草原的夜晚真黑,人像被關在帶蓋的箱子裏;想起馬,樁子前雪青馬的蹄子踏出新鮮的黃土。
這些記憶像解體的衛星碎片在大氣層裏茫然飛翔,沒辦法把它們組合成完整的故事。我能跟問我的人說這些事嗎?別人聽不懂。還有磨出好看花紋的榆木炕沿,漂在水缸裏終年濕瀝卻不腐爛的葫蘆瓢,小紅蜘蛛正在房梁上拚命奔跑。
我讀過一篇國外語音學家的文章,說結巴是因為元音和輔音急於一起衝出來,結果堵車,誰都出不來。我對草原的印象也像一個口吃者——印象的雪球堵住了大門。
今天我對草原的記憶隻剩下一樣東西——雲。地上的事情都忘了,忘不掉的是草原無窮無際的雲。騎馬歸家的牧人,擠奶的女人,背景都有雲彩。清早出門,頭頂已有大朵的白雲,人走到哪裏,它追到哪裏。
老家的人一輩子都在雲的底下生活。早上玫瑰色的雲,晚上橙金色的雲,雨前藍靛色帶腥味的雲。他們的一生在雲的目光下度過,由小到大,由大到老,最後像雲彩一樣消失。雲纏綿,雲奔放,雲平淡,雲威嚴,雲濃重,雲飄逸,雲的故鄉在草原。在異鄉,我見到的最少的就是雲,城市灰蒙蒙的霧氣屏蔽了雲。偶見零散的白雲,一看就是進城串門的鄉下雲。有一次,我跟大姑姥爺到林西縣拉鹽,我躺在牛拉的木輪勒勒車裏睡覺。大姑姥爺突然停車,拉我起來看。我問看什麼?他指著天:那兩朵雲彩打起來了,像摔跤一樣。我看去,兩朵雲立在天邊,如決鬥。他坐下抽煙,樂。看雲打架比看人打架文明。他跟我說話間,雲沒了,大姑姥爺很惋惜,把煙袋鍋掖進褲腰帶,連吐幾口唾沫。那年我七八歲,他七八十歲。大姑姥爺跟貓狗說話,跟豆角說話。他曾說,每個死去的人都會被雲接走。他告訴我望雲要帶敬意。雲打架讓他樂了,露出光禿禿的牙床,像掰開的西紅柿一樣。
§§第二章 大地 土離我們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