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碰到自己沒法解決的難題時,心理谘詢的新手跟高手有一個區別,新手會急於尋求解決的辦法,背後的心理原因是著急,擔心自己沒有能力給來訪者解決問題。這時候奇怪的現象發生了,適得其反,急於尋求解決的,往往找不到解決辦法,即使找到了,也不妥當,因為此刻所需要做的,也就不是尋求解決。有經驗的谘詢師,這時候就不會那麼著急,知道自己暫時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也會往解決的方麵努力,但是不著急,雖然暫時不能解決,但心裏有底,我相信早晚總能解決。奇跡出現了,就是這種情況,能最終找到滿意的解決辦法,因為說到底,任何心理問題的解決,理想的情況,要靠來訪者本人,而不是谘詢師,谘詢師永遠不可能替代來訪者完成。

第二種情況下,谘詢是怎麼發生效果的?碰到難題,谘詢進入僵持階段,這本是谘詢過程中的一個正常反應。進入這一階段,谘詢的雙方所要做的,其實就是堅持,堅持渡過這個難關,問題自然解決,因為谘詢進入這一階段意味著,谘詢已經進入最困難的階段,隻要堅持度過這一階段,問題會不攻自破,緊跟著一定進入一種可喜的狀態。這種時候努力尋求解決的辦法,恰恰不是處理問題的辦法。所以谘詢師發現自己不知道該做什麼,並不一定說明谘詢師無能,可能相反,值得恭喜,谘詢進入最困難的階段,說明緊跟著,下一個階段就要到來。相反的,谘詢一直進行得非常順利,來訪者的每一個問題,你都能給他/她想出解決的辦法,處理起來遊刃有餘,這是不太正常的反應,假如這種情況真出現了,那谘詢師應該心裏有數,可能一個非常不順心的階段即將到來。

以上這個規律,谘詢中是這樣,生活中其實也一樣。古人有一個專門的詞彙用得特別好,“居安思危”。如果最近都過得特別順,順的都似乎不那麼正常,做什麼都順,事事順心,那麼應該心裏清楚,可能一個非常不順的階段就要到來。這麼說,並不是要讓順心的時候都緊張兮兮,謹小慎微,而隻是說,應該心裏有數。假如因此而緊張兮兮,那就說明是另一個心理問題了,你太擔心不順心事情的發生。相反的情況,如果進入一個特別不順的階段,事事不順心,特別困難,那麼,也不用太著急,隻要心裏有底,順心的階段可能就要來了。

林平之這個人,家境相當好,他一直活得很風光,正是在他最風光的時候,險遭滅門之災,這決不是什麼怪事。他林家鏢局,在武林中又備受尊崇,鏢局幾乎不出事,若是有心人,恐怕早該有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