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細節要提,林平之在窗下偷聽青城派兩個弟子的對話:“突然喀的一聲,窗格推開。林平之吃了一驚,隻道被他們發現了行跡,待要奔逃,突然間豁喇一聲,一盆熱水兜頭潑下,他險些驚呼出聲,跟著眼前一黑,房內熄了燈火。林平之驚魂未定,隻覺一條條水流從臉上淋下,臭烘烘的,才知是姓吉的將洗腳水從窗中潑將出來,淋了他一身。”

似乎非常巧合,人在倒黴的時候,喝水都會塞牙。喝水會塞牙,可能有點誇張,但人在倒黴的時候,什麼倒黴的事都會上身,這是有心理學原因的。心理分析很重視這樣一些巧合事件的分析,大量的案例表明,這樣的巧合是有潛意識原因的。當人的潛意識希望自己倒黴的時候,什麼倒黴的事都會碰上,表麵上看很巧合,實際上每一步都不巧合,潛意識早做了安排。甚至已經有心理分析的案例表明,即使是交通事故這樣看上去特別意外的事件,都會有潛意識的原因。真正的意外,並沒有心理原因,過馬路發生交通事故,不幸地被卷入,這樣的事情反而非常罕見。多數情況下,這個人的潛意識就是想出事故。看起來很可笑,居然有人內心想倒黴,願意出事故,願意去死?其實真的不奇怪,潛意識想要實現一個願望的時候,非常執著,以至於往往意識裏非常不想,謹小慎微,細心防範,最後也還是意外地發生了。潛意識實現它的願望,一定是會獲得相應的好處的,所以才那麼執著。比如說交通事故,常見的潛意識動機:想休息,不想工作;想獲得親人的關愛,照顧等。意外死亡,也多半有心理原因,對於重性抑鬱症患者來說,活著是一件極其痛苦、極其受罪的事,死亡是很好的解脫方式,所以他們整天都在尋求死亡的機會,有人想死,這並不是什麼過於古怪的事。潛意識的力量為什麼那麼大,以至於小心防範,還是防不勝防?弗洛伊德稱這個現象為強迫性重複,我經常用一個更通俗易懂的詞來說明,叫做“滾雪球”。比如說你4歲的時候,一次肚子疼,不用上學,潛意識由此嚐到了甜頭,以後不想上學就肚子疼。由於這一過程是潛意識的,你不能因此而用道德的眼光來譴責孩子的這種行為,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隻是你會發現這個奇怪的規律,他不想上學就肚子疼。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他肚子疼是絕對真實地疼,並不是有意騙你。這樣的過程每重複一次,潛意識的力量就會增加一部分,越來越強。越強越容易重複。而且以後形式會逐步多樣化,比如肚子疼變成頭疼,或者別的什麼地方犯病;不想上學也會變成不想工作等。

根據這樣的經驗判斷,林平之突然遇上這麼倒黴的事,而且一連串都這麼倒黴透頂,那多半有潛意識原因。遺憾的是,小說提供的有關林平之生活經驗的材料太少,不足以分析清楚林平之此時的潛意識動機,但可以猜測他有潛意識原因,比如說他可能希望證明,為了父母,他的遭遇多麼悲慘。但僅隻限於猜測而已。

精神分析的初學者,以及外行,都經常犯一個錯誤,初學者喜歡賣弄,不管對方能不能接受,經常一口咬定別人有潛意識的問題,搞得別人很難受;外行以潛意識的動機為恥,錯誤地以為潛意識動機是很見不得人的事。其實都是一個問題,就是把潛意識層麵的問題和現實層麵混淆,不注意區分,把潛意識的動機拿到行為層麵來評判和理解。這兩者是不同層麵的問題,分屬於心理的不同深度,一定要注意區分。比如上邊的例子,假如林平之的確存在以上的潛意識動機,我們不能說這種動機好與不好,隻能說對他而言,這是一個心理問題,是一種心理現實,不管你承不承認,他都存在。但對於林平之人品的評判,是現實層麵的問題,即使有心理問題,他在行為層麵的表現,是為了救父母,而忍受奇恥大辱,這依然是非常高尚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