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之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突然有這樣的遭遇,對他的衝擊一定是非常大的,這個不難理解,也很讓人同情,但他對此采取的應對方式是否妥當,筆者倒認為可以商榷。
有一件事必須提一下:那姓吉的倒了洗腳水後沒將窗格閂上。林平之心想:“報仇雪恨,正是良機!”右手拔出腰間長劍,左手輕輕拉起窗格,輕跨入房,放下窗格。月光從窗紙中透將進來,隻見兩邊床上各睡著一人。一人朝裏而臥,頭發微禿,另一人仰天睡著,頦下生著一叢如亂茅草般的短須。床前的桌上放精五個包裹,兩柄長劍。林平之提起長劍,心想:“一劍一個,獄如探囊取物一般。”正要向那仰天睡著的漢字預中砍去,心下又想:我此刻偷偷摸摸地殺此二人,豈是英雄好僅的行徑?他日我練成了家傳武功,再來誅滅青城群賊,方是大丈夫所為。’當下慢慢將五個包裹提去放在靠窗的桌上,輕輕推開留格,跨了出來。
專門提這個細節,是因為它涉及一個重要的問題,對付小人是否也要用大丈夫行為?這不是個專門的心理學問題,涉及太多方麵的評判,筆者是搞心理學的,隻能從心理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於餘滄海的這兩個弟子,暫時的容忍等於縱容,該殺不殺,反而不是大丈夫。排開這兩個弟子不說,很多卑鄙無恥行為的最初形成,其實都跟縱容有關,因為很多小人的無恥行為,最初都是帶有試探性的,比如說曆史上的屠殺,屠殺者最初是比較忌憚的,一旦發現沒有抵抗,就會變得沒有顧忌。所以,對付小人,不能用大丈夫行為,尤其不能縱容。
鏢局的人接連被害,人心惶惶,從林平之的表現來看,他決不是貪生怕死之輩,他的性格裏有非常高傲的一麵。長期的心理分析發現,心理的兩個極端特點總是成對出現,比如外在表現過分自信,則意味著這個人內心裏深度自卑。意象對話子人格的分解經驗也支持這一結論,比如一個人某一個子人格表現得過分高傲的話,他就一定有另外一個相應的子人格,是很卑賤的。不過一般人很難發現,因為主人公一定經常壓抑這個子人格,這個子人格隻在很少的時候出現,林平之在向農家婦乞討的時候就表現得很卑賤,盡管這樣說可能對林平之不是很公平,因為他有現實的理由,為了將來救父母。但我們在分析性格的時候,隻看具體的行為表現,不看他現實的理由,因為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會在現實層麵找到非常完美的借口。在遭受巨大的羞辱時,會很難選擇,究竟是為了尊嚴而選擇死,還是為了更遠大的目標而忍辱偷生?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講,要根據自己的忍耐力做抉擇。假如你確實能承受巨大的恥辱而保證不變節,將來可以實現更遠大的目標,選擇活下去沒有錯,比如一些具有偉大人格、心理力量非常強大的人,選擇活下去,而且堅持到底不變節,不但無可非議,而且讓人高度敬佩。但是,具有這樣心理力量的人,非常罕見,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假如不能保證自己不變節,那麼寧可選擇死,選擇有尊嚴地死去。為了尊嚴,“好死不如賴活著”這種說法嚴重不成立。
對於林平之這樣一個人格本來就不完善,甚至是存在很大問題的人,其實不太適合走第一條路。假如能處理好他那個會犯賤的子人格,人都有求生的本能,選擇生沒有任何問題,但在麵對尊嚴問題,這麼重大的人生選擇時,就不得不慎重。從後來林平之一再的變節,我們可以看出,他做了不該有的選擇。而後來的變節,早已在人格缺陷裏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