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對外經濟貿易發展戰略理論(模式)(3 / 3)

出口導向戰略的成功在20世紀70年代令人矚目。一些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特別是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通過實施出口導向戰略加速了工業化進程,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增長。被稱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和台灣以及南美的巴西堪稱出口導向戰略成功的楷模:在1965—1979年間,其國民生產總值平均增長都在8.6%以上,人均國民收入1977年大多超過1000美元。製造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也迅速提高,1960——1979年該比重在新加坡由12%提高到28%,韓國由14%提高到27%。同時製造業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逐步轉化,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新加坡、巴西、韓國的重化工業占製造業的比重已提高到50%以上,新加坡則達78%,競爭力不斷加強。

但是,出口替代戰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實施出口替代戰略的國家隨著出口替代工業化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問題:首先,出口替代工業主要麵向國際市場,因而加深了這些經濟部門對國外市場、資金和技術的依賴性;其次,出口替代戰略的實施加劇了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出口替代工業部門發展較快,而一些麵向國內市場的中小型工業和農業部門卻發展緩慢,處於落後狀態;第三,發展出口替代工業引進大量外資,使本國主要經濟部門為外國資本所控製,從而使大量利潤外流,外債急劇增長;第四,實施出口替代戰略,收入不均現象同樣存在,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替代工業化隻給少數的資產階級帶來利益,廣大勞動者仍然很貧困,階級矛盾尖銳,蘊藏著深刻的社會危機。

綜上所述,進口替代和出口導向(含初級品出口和出口替代)貿易戰略可以看成一國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上所采取的相應戰略。從初級品出口到進口替代再到出口替代具有由低級到高級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由於各國的情況不同,有的國家對外貿易戰略的變換呈現階段性和連續性,有的國家對外貿易戰略的階段性和連續性不明顯。一個國家一定時期采取何種貿易戰略是這個國家這個時期對外貿易政策的總趨勢。

因此,各國應立足於本國的情況走符合國情的對外貿易發展道路。

8.2.3 世界銀行的經驗性總結

世界銀行的專家們根據各國經濟發展所采取的不同戰略,把41個國家和地區分成四種類型,以考察一國對外開放的程度,考察貿易自由化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世界銀行總結的經濟發展戰略的四種類型是:堅定外向型戰略、一般外向型戰略、一般內向型戰略和堅定內向型戰略。

采取堅定外向型戰略的國家在對外貿易政策上,表現為對商品進口和出口采取中性的貿易政策,既不過分鼓勵出口,也不嚴格地限製進口。它們對對外貿易的限製程度較低,很少采取直接的貿易限製和許可證限製,保持彙率的相對穩定,實行單一彙率。

采取一般外向型戰略的國家偏重於進口替代,表現為對本國市場的實際保護率相對較低,對不同商品的保護程度的差異較小,在某些商品上使用直接的貿易限製和許可製度,但範圍有限;對出口的鼓勵超過對進口的便利;一般實行兩種彙率,即進口貿易的實際彙率超過出口貿易的實際彙率,但差別並不大。

采取一般內向型發展戰略的國家帶有明顯的進口替代傾向,表現為對本國市場的平均保護率比較高,涉及的商品種類比較多;這些國家廣泛實行進口的直接限製和許可證辦法;本國貨幣的對外價值偏高。

采取堅定內向型戰略的國家堅決實行進口替代,強調發展本國工業,對本國市場有較高的實際保護率,保護的商品範圍很廣,普遍實行直接的貿易限製和許可製度。對非傳統的出口品積極加以鼓勵,高估本國貨幣的對外價值。

世界銀行通過對41個發展中國家進行比較分類後,對它們過去20多年的經濟發展實績作了比較。得出的基本結論是:采取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國家和地區比采取內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要快,其中采取堅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最快,其次是一般外向型,再次是一般內向型,采取堅定內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的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最慢。世界銀行通過對選定國家各種經濟發展指標的總結、比較得出結論,並向各發展中國家推薦:采取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更有利於一國經濟的發展。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