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3 中國的電子口岸
1.中國電子口岸概念
中國電子口岸是經國務院批準,由海關總署牽頭,會同其他11個部委共同開發建設的公眾數據中心和數據交換平台。它依托國家電信公網,實現工商、稅務、海關、外彙、外貿、質檢、公安、鐵路、銀行等部門以及進出口企業、加工貿易企業、外貿中介服務企業、外貿貨主單位的聯網,將進出口管理流信息、資金流信息、貨物流信息存放在一個集中式的數據庫中,隨時提供國家各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數據交換和聯網核查,並向企業提供利用互聯網辦理報關、結付彙核銷、出口退稅、進口增值稅聯網核查、網上支付等實時在線業務。
2.建設中國電子口岸的意義
(1)強化監督管理,實現綜合治理。國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分別將進出口企業檔案、合同、稅票、核銷單、報關單、艙單、運輸工具等數據資料通過國家電信公網傳送到公共數據中心建立電子底賬,並實現跨部門聯網核查、核注、核銷,使管理部門對進出口貨物、運輸工具和監管場所等進出口環節的管理更加完整和嚴密,從根本上杜絕利用假單證走私、騙稅、騙彙等違法犯罪活動。
(2)規範執法行為,促進政務公開。政府部門的行政審批、監督管理等執法業務操作全部上網,促使管理部門各項執法行為更加規範、統一、透明,從而形成一種部門之間相互製約,相互監督的有效機製。
(3)提高貿易效率,降低貿易成本。企業隻要通過互聯網,就可以在網上向海關、質檢、外貿、外彙、工商、稅務、銀行等國家行政管理機關申辦報關、出口退稅、結付彙和加工貿易備案等進出口手續,減少企業直接到政府部門辦理業務的次數,節省辦事時間,提高貿易效率,從而真正實現政府對企業的“一站式”服務。
(4)規範進出口貿易秩序。中國電子口岸身份認證係統的使用有利於杜絕“三無”企業進行違法進出口活動,規範進出口貿易秩序。目前,中國電子口岸用戶實行嚴格的身份認證程序,由工商、質檢、國稅、外彙、外貿(商務)、海關6個國家管理機構對上網企業進行身份審核,企業通過審核後才能領取IC卡,才可以通過中國電子口岸做相關出口收彙、出口退稅等業務,嚴格控製了企業資質,從源頭上控製了非法外貿經營活動的產生。
(5)促進中國電子商務發展。中國電子口岸入網用戶已近19萬家,且在不斷增長。這些用戶每年進出口貨物總值已超過1萬億美元,孕育著巨大的運輸、倉儲、金融、保險等電子商務服務市場,加上中國電子口岸安全可靠高效的交易平台,嚴密的資信和授權管理,為帶動中國信息產業和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3.中國電子口岸所要實現的目標
(1)建立現代化的管理部門聯網綜合管理模式,增加管理綜合效能。在公共數據中心支持下,進出口環節的所有管理操作,都有電子底賬可查,都可以按照職能分工進行聯網核查、核注、核銷。
(2)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強管理部門執法透明度。中國電子口岸,借助於高科技手段,使管理部門各項進出口管理作業更規範、統一、透明,各部門、各操作環節相互製約,相互監督,從機製上加強了管理部門廉政建設。
(3)便利企業,提高貿易效率,降低貿易成本。很多進出口手續在辦公室通過網絡就可以完成,通關效率提高,出口退稅迅速,結售彙核銷等手續更為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