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難道全是動物的錯(2 / 2)

1997年在中國香港發生18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高致病性)起,相繼出現人類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並出現死亡的病例,目前世界上已有上百人死於禽流感。到2003年底,亞洲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暴發禽流感疫情,導致數千萬家禽病死或撲殺銷毀。流感病毒以飛沫為媒介傳播,傳播迅速,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人感染後的症狀表現為高熱、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數伴有肺炎、嚴重者心、腎等多髒器衰竭導致死亡。

2005年中國發生了人類豬鏈球菌感染。自該年6月24日發現第一例以來,中國四川資陽市相繼發生了由豬鏈球菌2型引起的感染,多數病例發病急,臨床表現嚴重,約50%病例發生中毒性休克綜合征。截止7月31日,四川省累計報告人感染豬鏈球菌病181例,死亡34例,病例分布在9個市的26個縣(市、區),102鄉個鎮(街道)、170村個(居委會)。

2006年1~9月中國衛生部公布,狂犬病發病數累計2254例。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直接接觸性、病毒性傳染病,所有溫血動物均易感,其中以犬科動物、貓科動物易感性最高,野生的狐、狼、獾、浣熊、臭鼬、蝙蝠等野生動物為其自然宿主和傳染來源。人則主要由帶毒的犬、貓咬傷所感染,病死率高達100%,居各類傳染病之首。

2006年5月20日至8月8日,在北京發生於同一牌號餐館的兩個店鋪,食用未煮透的福壽螺引起的廣州管園線蟲病。本次發病者中未報道有死亡者,但引起廣大社會與衛生界人士的極大關注,再次響起了要求加強寄生蟲病防治的呼聲。

據統計全球已知道的300多種動物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其中有100多種為人畜共患病,如禽流感、口蹄疫、豬鏈球菌病、瘋牛病、旋毛蟲病等可直接侵害人體。即使動物所固有的非人畜共患病,如豬瘟、雞新城疫等雖不直接感染人,但其分解的毒素也會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動物可以攜帶病毒,可以傳播疾病,也可以發生疫病,常常威脅著我們的健康和安全,引起了數不清的人類感染動物源性傳染病的事件,但這些難道全是動物的過錯麼?

盡管許多疾病和動物有關,但真正的肇事者恰恰是人類自己。傳染病如同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使地球上的“自然之主”遭遇殺身之禍。在被病疫困頓無果的情況下,人確實顯得渺小脆弱,動物無語,但事實如此。更多的人喜歡動物是源於自私,而不是源於審美。更多的人在對待動物這件事上充分地暴露了人的醜陋,人類將攻擊的矛頭指向了無助的動物。

如非洲紮伊爾北部的埃博拉河附近埃博拉出血熱的流行就與猩猩、猴子等非人類靈長類有關,當地人有喜食大猩猩生肉的不良習慣(埃博拉病毒病常引起猩猩致病和死亡,也是當地大猩猩種群數目急劇減少的原因),如果人們不捕殺猩猩、猴子就可能不會有埃博拉出血熱的流行;如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發生,其宿主是果子狸。千百年來果子狸一直生活在荒郊野外,與人類“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如果人類不侵入果子狸的領地,與果子狸保持距離,SARS冠狀病毒是不會自動傳染給人類,是人類的無知和貪婪使許多人越過了雷池,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與果子狸“親密”接觸,也不會有非典這一史無前例的災難。SARS真正的“元凶”不是果子狸等一些野生動物!而是吃食野生動物的野蠻陋習、宰殺和經營野生動物的不法行徑!如果我們不是昧著良心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讓病死的畜禽流向市場或著不進行無害化處理而隨處亂扔,也就可以避免許多動物源性傳染病傳給人類和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張知彬認定,疫病的蔓延根源於人類無節製的開發自然,向大自然索取,汙染了水、空氣,砍伐了大量的樹木,打破了人、動物與自然三者之間的平衡關係,人類遭到自然界的懲罰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