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刷新心態(1)(1 / 3)

10個打造優質生活的觀點

人的心靈是個強大的工具。如果你相信自己能達到目標,那你很可能是對的。不過話說回來,你覺得自己肯定做不成,嗯,那你也是對的。

為了實現序言中描述的“兩全其美”的狀態,我們得換上正確的心態才行。我們要棄絕恐懼和擔憂,擔憂錯過機會,擔憂自己做得不夠好。這些焦慮的情緒一點好處都沒有,隻會吸幹我們的活力。相反,讓我們試著去發現事物好的一麵,作好安排,讓生活中充滿盡可能多的“心流時刻”,並且用更放鬆、更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律”。在後文中我們會一一詳細說明。要相信自己做得到,同時能夠擁有平衡的人生和成功的事業。接下來的10篇短文會告訴你,如何把心態調整到最佳狀態。

“如果你能夢想到,你就做得到。”

——沃爾特·迪斯尼

想做就做,別再推遲

喬丹·麥爾納

“一完成這一輪融資,我就帶她去劇院看戲。趕在下周的最後期限之前交上申請表,我就重新開始健身計劃。今年事情的確有點亂糟糟的,但明年就會好了,現在我就埋頭做事,把它幹完。等到公司賣掉,這一切就都有回報了,之後我就拿出時間來享受人生。等到退休之後,我就會多出去度假。”

這話聽起來很熟悉,是不是?

在不同的人看來,“延遲滿足”可能有不同的含義,但它的本質概念就是,你放棄了當下你想做的事情,把它們推遲,以後再做。

不要過這種“推遲式”的日子,過程也應該是快樂、愉悅的。你把真心想做的事情推遲得越久,你期望中的回報就越大。要是你把整個二十多歲或三十多歲的時光全都犧牲了,那你預期的回報必然巨大無比。推遲式的人生會積累怨懟,怨恨的情緒未必在今天爆發出來,也未必是在明天,但總有一天它會決堤。

蘭迪·科米薩(Randy Komisar)是風投公司KPCB(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Byers)的合夥人。這個風投界的重磅角色坐落在矽穀著名的沙丘路上,它幫助打造了亞馬遜、穀歌、財捷(Intuit)和基因泰克(Genentech)這樣的公司,可謂是當今最有權勢的風險投資基金之一。最近他們還與世代投資公司(Generation Investment)達成合作意向,後者是阿爾·戈爾(Al Gore)率領的綠色投資基金。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創業者渴望得到他們的青睞,希望自己有機會得到最雄厚、最優秀的風投的支持。

蘭迪在斯坦福大學的講話,是我迄今為止聽到過的、關於延遲式人生最為精辟的見解:你把現在真心想做的事情往後推,是因為你覺得,你得把別人希望你做的事情先做完。不要過延遲式的人生,並不是說人可以不盡職盡責,或是不努力工作。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你應該理解的是,你推遲的是自己的激情,是讓你興奮的事,是你的熱忱。你應該把自己要做的事跟自己最熱愛的東西結合起來。

在他的著作《僧侶與謎語》(The Monk and The Riddle)中,蘭迪把經典的延遲式人生壓縮成了兩個階段。他解釋道:“第一階段,做你不得不做的事。接下來,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可這個計劃的毛病在於,少數有幸能熬過第一階段、走到第二階段的人,往往已經忘了自己真正想做什麼了。”

接下來,蘭迪區分了動力和激情,“激情是一種拉力,把你拉向某件你無法拒絕的事情。而動力是一種推力,把你推向某件你感到不得不做或有義務去做的事”。

蘭迪跟我們講了他自己恍然覺醒的時刻。經過了多年的靈修和自省之後,他才得到這樣的領悟。他說:“那時我開始留心自己的狀態。用外人的標準來看,我是成功的,但用我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卻不是這樣。每一次獲得新的成功,興奮感都十分短暫,最終隻留下空虛。我回頭審視自己的人生,把讓我真心滿足、真正感覺到激情滿溢的時刻記錄下來。我發現,多樣化、創新、創意、在‘空白畫布’上揮灑,對我來說這一切遠比職位或薪水更重要。我從直達頂樓的電梯上跳了下來,原以為會跌成自由落體,卻發現自己長出了翅膀。我開始製訂屬於自己的期望、自己的標準,表達我自己的價值觀。讓我驚訝的是,這法子管用。我終於可以把‘我是誰’和‘我是做什麼的’充分結合起來,我不再過延遲式的人生,而是轉向了整體式的人生。我隻希望早幾年前能有足夠的勇氣這麼做。”

當他果真冒險一試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的激情和在做的事情交織得如此緊密,以至於做這些事的時候,已經不再有“工作”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