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高度重視“三農”問題——評《鄧小平農業思想論》(2 / 2)

我認為,現在農業和農村經濟問題已經不是部門和局部的問題,而是決定全局的關鍵問題,特別是增加農民收入問題應該是政府著力解決的首要問題。農業長期增產不增收,農民就不願擴大農產品供給,農產品供求形勢就可能發生逆轉,就會動搖農業這個基礎。農村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70%,開拓農村市場是擴大內需的重點。很難想象,沒有9億農民生活狀況的好轉,經濟會真的複蘇;也很難想象,在我國這樣一個國家,離開廣大農村腹地的支撐,快速的經濟增長會得以持續下去。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陳吉元、韓俊同誌和農業部劉振偉同誌共同主持,由10多位年輕專家參與,經過兩年多努力,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鄧小平經濟思想與中國農村改革與發展研究”,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在該課題的最終成果《鄧小平農業思想論》中,作者係統地闡述了鄧小平關於農村改革與發展的理論觀點、理論體係、方法論、貢獻與地位,抓住了鄧小平農業經濟思想的精髓,勾畫出了鄧小平農業思想的完整的理論體係,從而大大提升了該項研究的學術水平。作者係統地概括了中國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成就,並著重就如何用鄧小平理論指導我國農村的改革和發展,提出了係統的對策建議,這些對策建議幾乎囊括了我國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所有重要領域和重大問題,如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穩定和完善農業家庭經營製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引導農民走向新的聯合與合作、確保糧食安全、實行科教興農、推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擴大農業對外開放、確保農村穩定以及實現以法治農等。該課題既有基礎理論研究,又有對策研究,作者在研究中把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該書在諸多方麵都提出了有創見的理論觀點和值得重視的政策建議。例如,關於農業家庭經營,作者認為,中國改革後形成的農業家庭經營製度實質上是國家與農民達成的合約。目前,國家與農民之間的權利和責任有相當部分是模糊的,國家無法監督其代理人的行為,在實踐中經常發生違背國家意誌,侵占農民利益的問題。完善農業家庭經營製度的關鍵在於真正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關於農業“兩個飛躍”,作者認為,必須結合鄧小平關於農業發展的思想體係,完整地、準確地理解農業“兩個飛躍”思想的豐富內涵和實質。下一步農村改革的重點絕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土地的規模經營,近年來興起的農業產業化是“新質意義上的規模經營”,而發展農業產業化與培育農民新型合作組織相結合,引導農民走向新的聯合與合作,是中國農業實現第二個飛躍的最現實的選擇。關於實現城鄉的共同富裕,作者指出,必須加快城鎮化進程,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出路問題;必須改革農村稅費製度,從根本上治理亂收費;必須實現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戰略性轉變,改變長期以來實行的重城輕鄉、重工輕農的政策,實行以工業反哺農業,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資本投入,特別是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和文化教育事業的投入等。

(原載《中國農村經濟》,2001年第4期。

作者單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