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
《林毅夫自選集》是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當代華人經濟學家文庫”叢書之一。受叢書宗旨“一本書是一座豐碑,求精不求多”的局限,本書僅選了10篇文章,但盡管如此,足以反映林毅夫成為一名經濟研究大家的原因所在。
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自選集,本書的亮點不僅在於自選(作者在原文的基礎上作了增補,內容上更豐富,可讀性更高),更在於自評,即對所選文章在當前的現實意義及理論價值作一個客觀的評價,並追溯其來龍去脈,包括文章的寫作背景和基本思路、在文獻中的貢獻等內容。由此讀者可學習到學術論文寫作的一般方法,可了解到所選文章的生命力所在。
從內容上講,10篇文章串起一條主線,通過一個個自構的理論模型,可看出林毅夫經濟研究構建了以經濟發展階段、要素稟賦結構、社會思潮、政府發展戰略、企業自生能力、產業結構內生性、金融結構內生性和政府政策內生性為主要內容的前後邏輯自洽的發展和轉型理論體係。這個體係的價值在於:一是可用以解釋發生在中國的經濟現象和問題;二是為分析其他國家的經濟現象和問題提供了一個框架;三是推動國內經濟學界用現代經濟學方法來研究中國經濟問題,並由此構建出新的經濟理論。
就每篇文章來說字字珠璣、篇篇精彩,並有代表性,正所謂,一篇文章是一座豐碑。其中包括首次將製度變遷區分為誘致性製度變遷和強製性製度變遷兩種類型的《一個製度變遷的經濟學理論:誘致性和強製性變遷》。包括被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評為1980年至1998年發表於國際經濟學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數最高的論文之一,獲頒“經典引文獎”的《中國的農村改革及農業增長》(1992年發表於《美國經濟評論》)一文。這篇文章也是被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舒爾茨評價為“新製度經濟學的經典之作”的博士論文的深化與具體化。包括被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詹姆士·海克曼評論《發展戰略、自生能力和經濟收斂》為“林的研究說明了過去15年來的新發展理論是沒有價值的,根據他的研究甚至許多芝大教授的成果也是沒有價值的”等。尤其值得稱道的是第十篇《關於經濟學方法論的對話》,這是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網站上點擊下載最多的文檔之一。通過這篇文章的自述,林毅夫不僅在經濟研究方麵提示了方法論的應用,而且提示出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對話。並指出這種教學法有三大優勢:一是可以就一個問題層層展開,深入論述;二是可以將各家各派的觀點、理論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分析,相互辯駁;三是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反複詰問、相互切磋。
從這10篇文章中,不僅可以看到一個經濟學家幾十年來一以貫之的經濟研究體係,而且可以看到他是如何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對問題的解決,構建模型,從而上升到創建新的理論的高度。同時,他還在為人為師方麵作了大量的思考,是一種全方位的對問題的研究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