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一套有創新的佳作——推介“首屆中國經濟學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叢書”(1 / 1)

趙建廷李慧平

中國經濟學獎曆經十年坎坷,終於由133位經濟學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經過3輪投票評選出了首屆獲獎者。首屆中國經濟學傑出貢獻獎是中國經濟學獎,同時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授予經濟學家個人、對個人長期成就進行獎勵的經濟學獎項,獎勵對象是自1978年以來,將經濟學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對發展和改革中重大政策的製定做出傑出貢獻的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學獎是中國目前規格最高的經濟學獎項,其評獎方式是依照諾貝爾獎設計的,故又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個獎的出爐確實是中國經濟學界的一件大事、盛事。

山西經濟出版社適時地出版了“首屆中國經濟學傑出貢獻獎獲得者叢書”。這套叢書共分4冊:《薛暮橋專集》、《馬洪專集》、《劉國光專集》、《吳敬璉專集》。每冊專集均由獲獎者按照首屆中國經濟學傑出貢獻獎授獎理由,選取本人最有代表性的文章組成,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重要的現實意義。旨在讓更多的讀者進一步了解獲獎者的傑出貢獻,借鑒學習他們研究問題的理念和方法,對促進中國經濟理論的繁榮和政策製定水平的提高、為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做貢獻。

《薛暮橋專集》分7部分遴選了41篇文章。薛暮橋是我國老一輩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的傑出代表,是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經濟決策谘詢工作的一位卓越的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是堅定地倡導和積極推動市場取向改革、提倡和堅持國民經濟穩定協調發展的著名經濟學家。他從事經濟研究的最大特點是理論聯係實際,善於在實踐中形成、發展和堅持正確的觀點,並勇於在實踐中修正錯誤的、過時的觀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選取了薛暮橋同誌在我國經濟改革的幾個重要關頭給鄧小平、李先念的一封信,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建議,從中可看到作者的膽識和遠見。他的著作是對光輝璀璨的改革和建設曆史進程的規律性探索,有益於經濟社會進步。

《馬洪專集》分7部分遴選了23篇文章。馬洪是當代中國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是進行跨學科研究並取得全麵成就的學者,是經濟學、管理學理論研究的先行者,也是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經濟決策谘詢工作的一位卓越的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本書還以《腳踏實地求真知——我的治學之路》為代後記,總結了馬洪同誌60年的學術活動,曲折感人,富有啟迪意義。

《劉國光專集》分5部分遴選了34篇文章。劉國光是當代中國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書中編入了劉國光同誌在中國經濟學獎頒獎大會上的答詞,他提出,“我以為要做到這點,隻有在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同時,更加重視社會公平,努力構建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我總以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立場,勞動人民的立場,多數人民利益的立場,是正直的經濟學人應有的良心,是不能丟的”。鮮明地提出一個經濟學家的觀點。

《吳敬璉專集》分6部分遴選了32篇文章。吳敬璉是當代中國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他對中國經濟學的理論發展和經濟社會政策的製定做出了多方麵的貢獻。他在專集編入的答詞中說道:“我把這一獎勵看做是對我國經濟學家群體對改革做出的貢獻的肯定和表彰。”這充分體現了一個經濟學家謙遜平和、高風亮節的治學為人的品格。

這套叢書不僅內容質量高,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研究的最高水平。而且,其裝幀設計也獨具匠心,令人耳目一新。內容與形式得到很好的統一。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本叢書突破了以往學術著作的老麵孔,在形式上大膽創新,如扉頁由三頁合成,似一幅美術作品。扉頁之後是授獎理由、答詞,盡可能突出中國經濟學傑出貢獻獎。最後是作者近照和工作照、手跡、學術小傳等。目錄采用雙跨單形式,別出心裁。內文用雙色印刷,腳注單雙頁以雙色區別。

這套叢書出版後,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有學者認為,這套書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有利於經濟社會科學的發展,有益於人民。叢書的問世,為研究中國經濟史和經濟思想史提供了重要資料。是一套20世紀以來國內出版的同類經濟學讀物中最具主流創新特色的精品佳作。

(原載《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3月23日。

作者單位是山西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