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農村產權製度理論的新探索——《中國農村產權製度研究》讀後感(1 / 1)

趙建廷

《中國農村產權製度研究》最近由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這是國內第一部係統地從全新角度研究產權製度理論及中國農村財產關係的產權經濟學著作。全書30餘萬字,共9章,內容包括:產權製度的基本理論、社會主義農村傳統產權製度的矛盾及其改革、中國農村產權製度發展態勢、產權交易理論與對策、農村公有產權的運行、農村合作經濟的產權製度、農村私有產權製度及其運行、中國農村的家庭產權製度及其運行、中國農村土地產權製度創新。

縱覽全書,我對這本書的評介可概括為6個字:創新、獨特、實用。

所謂創新即理論上有創新。全世界普遍關注的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特別是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為主要內容的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實質是什麼?一般認為,中國農村第一步改革是經營形式的變革,並引申出農村第二步改革的目標是:①產業結構調整;②價格體係改革;③社會化服務體係的完善;④鄉鎮企業發展……作者則別樹一幟,認為農村經濟體製的第一步改革實質是農村產權製度的改革,重點在於恢複農民的產權主體地位,或者說是產權運行模式和產權權益實現形式的改革。公有土地(特別是耕地)產權之使用權按人口平均分配到戶,使農戶從傳統產權製度下的簡單提供勞動和消費需求的組織,轉變為公有資產的經營主體,公有資產之使用權從高度集中統一的集體經濟組織轉移到農戶手中。隻有當農戶成為真正的產權主體,才能在自己利益的基礎上,對土地產權進行合理利用,從而提高公有產權的運行效果。

作者雖然從1983年開始考慮中國農村產權製度問題,但形成整體構思是1989年,並於1991年開始寫作,1992年5月基本完成書稿,在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進行了多次修改,於1992年10月脫稿,時間長達10年之久。這本《中國農村產權製度研究》在以下兩個基本內容中都提出了許多獨到見解。一是產權製度理論創新,包括產權主體論、產權交易論、產權運行模式論、產權主體構造論、產權製度發展演變規律論、產權關係論等;二是產權製度建設對策,包括不同性質產權主體結構對策、產權運行模式對策、產權主體權益實現形式對策、公有產權股份對策、中國農村產權製度建設的基本對策等。

所謂獨特是指研究方法獨特。作者沒有采用以往引經據典式的思辨性研究方法,而是采用實證分析方法,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曆史背景、深刻的政治經濟根源、進一步發展的障礙與症結做了深刻剖析,將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對策結合起來,或者說從實際出發剖析已有理論,指出其內在矛盾及其與市場經濟的不協調,在批判、發展、完善的同時,進行理論創新。同時,遵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對其他有關產權製度研究的理論觀點,采取實事求是的分析態度,判斷其正確與否唯根據其受實踐檢驗結果以及是否符合中國農村的實際,能否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所謂實用即可操作性強,作者本著求實勵精、刻意創新、重在實踐的原則進行研究和寫作,對中國農村產權製度建設提出了操作性極強的對策,譬如,產權主體的多元化、二重性及法人人格化、公有產權的股份構想、私有產權的發展空間、產權製度改革的目標模式與戰略舉措等。

當然,《中國農村產權製度研究》也非盡善盡美。譬如,在文字上還比較粗糙,有些概念和用詞還值得推敲。但它仍不失為國內第一部係統研究農村產權關係的專著,必將對中國農村產權製度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原載《新聞出版交流》,1993年第6期。

作者單位是山西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