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農村發展軌跡的記錄理論聯係實際的結晶——評王庭棟論著《調查研究與解放思想》
張沁文
王庭棟同誌的論著《調查研究與解放思想》,由山西經濟出版社出版,受到了省地縣領導、農村工作部門以及農業經濟學界的重視和關注。
王庭棟同誌前後擔任中共山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山西農村改革全麵展開,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庭棟同誌作為省委分管農村工作的負責人,對全省農村改革和經濟發展中的問題作過許多論述,對全省農村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政策,起了積極作用。王庭棟同誌還是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理事長、山西省農業經濟學會名譽理事長,在長期工作中,理論聯係實際,深入調查研究,勇於探索,親自寫作(注:庭棟同誌所有的文章,全部由自己動手寫作)、發表了許多有學術價值的論述,對推動農村問題的研究也做出了貢獻。《調查研究與解放思想》一書收入的王庭棟同誌自1979年至1994年這段時間的文章講話和考察報告,有55篇。這是在長期工作實踐中通過調查研究積累起來的一部保持了曆史真實麵貌、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論著。
該書是在我國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曆史轉折時期,對農村經濟由困境走向勝利的真實曆史記錄,是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路線、方針、政策的熱情頌揚。眾所周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村推行的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為中心的一係列改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農村社會經濟麵貌發生了曆史性的深刻變化,並推動了城市經濟體製改革,推動了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在這曆史性巨變中,山西農村改革起步雖晚,但後來發展較快,趕上了全國的步伐,農村經濟走上了發展商品經濟和發展市場經濟的道路。鄉鎮企業由改革前的社隊企業產值17億元,1984年達到55億元,1993年達到685億元。農村集體經濟實力有了很大增長,農林牧業生產、農業機械化事業和農田水利建設都取得了顯著成績,農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曆史雄辯地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是指引農村由貧困走向富裕、指引農村走向現代文明的指路明燈。王庭棟同誌在文章、講話、報告中,滿腔熱情地、生動地反映了山西各級黨政領導和廣大農民堅決擁護和讚頌黨的農村政策和一係列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成功。同時也客觀地反映了庭棟同誌本人為推動山西農村改革和發展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和貢獻。
《調查研究和解放思想》是黨在農村工作和農業經濟發展中大力提倡調查研究和解放思想相結合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工作作風的生動紀實。堅持調查研究,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要求,是我們黨的一項基本工作方法和領導製度。1994年,江澤民總書記在全國省區市黨委政研室主任會議上號召全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他指出:“為了抓住時機,深化改革,促進經濟又快又好地發展,為了在新形勢下保證黨的決策的科學製定和有效執行,正確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全黨同誌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在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指導下,深入各個領域的實際,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在80年代的農村改革發展中,黨中央、國務院負責農村工作的部門,繼承黨的優良傳統,采用與現代決策科學相結合的方法,注重全麵、係統而深刻地調查研究農村發生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研究新的對策,為黨和國家領導提供決策的科學依據和參政資料,為推動農村改革和經濟振興做出了貢獻。當時,山西農村改革由較被動轉為主動,農村經濟由緩慢起步進入快速增長,正是得益於提倡調查研究和思想解放相結合的工作作風。王庭棟同誌當時向中央彙報:“誰搞調查,誰的思想解放;誰不調查,誰的思想僵化。”這個觀點,得到了中央領導同誌的肯定和支持。在這一時期,王庭棟同誌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熱情洋溢地著文反映並推動了當時農民的一係列首創精神,如發展商品糧專業戶、家庭林場、戶包治理小流域、集體搭台農民唱戲、縣報綜合改革、百業科技致富等。他堅信,與千百萬農民同呼吸,以千百萬農民的成功實踐為基礎,解放思想,科學指導,改革發展的事業一定能順利地前進。
該書是在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作者勤奮努力,刻意總結工作經驗而形成的,成為改革發展的軌跡記錄、全麵係統總結經驗的成功力作。正如我國著名的具有卓識的農村問題專家杜潤生同誌在為該書寫的序言中所說:“這本書是庭棟同誌的論文集,也是工作經驗記錄。我們黨正在領導一項關係國家命運和社會主義前途但缺乏成熟經驗的事業,這就是經濟體製改革。為了把事情辦得更好,更有成效,又更少花代價,必須邊幹邊學,而不斷總結經驗,就是一種學習方法。有過工作經曆的同誌,出版文集,作為總結工作的參考資料提供給大家,是值得重視的有益的事情。”難能可貴的是,王庭棟同誌在農村工作中,經曆了新中國成立前、五六十年代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3個不同曆史時期,對農村工作有豐富閱曆和深切經驗,因而在農村改革開放大潮中的切身體驗,確實是十分深刻不凡的。王庭棟同誌少年時代參加革命,15歲入黨,1940年18歲時任縣委書記、八路軍獨立團政委,新中國成立後曆任河南省省委委員、代秘書長、農工部副部長,1970年後曆任中共山西省省委常委、副書記、書記,1985年後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主任的職務。正如杜潤生同誌所說:“我和庭棟同誌在40年代相逢於太行抗日根據地。他從青年時期起,就投身於農村工作,和農民同呼吸共命運,為改善農民地位、轉換農村麵貌,幾十年如一日,執著追求,奮鬥不息。經曆了土地改革、合作化運動、人民公社幾次製度變遷,在工作中,既有正麵經驗,也有反麵經驗。這種經驗具有切身感受的直接性,不論個人成長,還是黨的成長,都有賴於從這種經驗中吸取營養。”王庭棟同誌在《調查研究和解放思想》一書中所做的工作經驗總結,我們今天讀來,仍然十分現實和真切,溫故而知新,它將為我們研究農村發展新趨勢、新問題,在新的起點上以新的思維,推動農村邁向市場經濟大道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