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器械(2 / 2)

(四)分離鉗(Dissecting forceps)

隻用於LC手術中鈍性分離,也通電電凝止血,根據電凝機製可分單極和雙極電凝分離鉗。分離鉗長度330mm,外徑5mm或10mm,有直頭、彎頭、直角三種之分,鉗杆及鉗柄均為絕緣部分,鉗的尾端有電極接頭,可連接電刀線,其中彎鉗還可360°旋轉,便於在手術過程中對膽囊三角及其周圍組織進行分離,止血、牽引及縫合打結。

(五)抓鉗(endo-grasper)

用於持夾組織的鉗子,根據鉗尖有齒及無齒分無損傷性抓鉗和損傷性抓鉗兩種。無損傷性抓鉗的鉗口為“V”形無齒,多為彈簧式手柄,持夾組織的力量與彈簧有關,不會因手緊損傷組織造成破裂損傷,也稱無損傷膽囊提鉗,外徑5mm,長度320mm,不能自身旋轉,多用於牽引、固定膽囊,充分顯露術野。損傷性抓鉗也稱膽囊抓鉗,鉗頭為“U”形有齒,無電極接頭,可360°旋轉,外徑5mm或10mm,長度320mm,主要用於抓取切除的膽囊組織。

(六)手術剪

LC主要用於銳性分離,也可用於電凝止血,在LC手術中很少用於先電凝後剪開的用法,剪尖有直、彎、鉤形,鋸齒狀及單關節或雙關節幾種,一般帶有絕緣層和電極接頭,外徑5mm,可360°旋轉,在剪切的同時可進行止血。LC中常用直剪來剪斷膽囊管。

(七)施夾器(clip applier)與夾釘(clip)

施夾器也稱鈦夾鉗。分多次使用性和一次使用性施夾鉗,多次使用性施夾鉗一次隻能夾持一枚金屬鈦夾,一次性施夾鉗,可連續使用多枚鈦夾。施夾鉗長320mm,外徑10mm,可360°旋轉。施夾鉗的前端有直線型和15度的斜麵型,在LC手術中常用斜麵型施夾鉗,便於操作和觀察。施夾時力量應足夠大,還要保持在原位施夾,應避免過度牽拉,引起施夾組織撕裂。現使用的夾釘可分為金屬鈦夾和可吸收夾。目前LC手術中多選用金屬鈦夾,以代替打結,完成對血管和膽囊管的閉合。鈦夾為“V”或“U”形,分為大、中、小三種型號,鈦夾的型號應與施夾鉗匹配使用。根據結紮組織多少選擇應用,LC多用中號扁平鈦夾,能完全夾閉6-8mm的膽囊管,施夾後鈦夾兩端應稍超出需結紮組織為宜,以免夾閉不全,鈦夾是一種惰性金屬,在體內不易引起電解而出現症狀,對人體無害,而其價格便宜,比較常用。近年來,可吸收夾也進入LC的應用,可吸收夾在術後3-6個月逐漸降解吸收,體內不留異物,但價格昂貴。

(八)轉換套管

腹腔鏡手術過程中,操作通道一般為10mm的穿刺殼,常用的剪、鉗、鉤等器械為5mm,為防止氣腹泄漏,需要將10mm橋套轉換為5mm的操作通路,轉換器分轉換套管和轉換帽兩種,轉換套管有8mm和5mm之分,它使整個殼套縮小,有利於器械的穩定操作。轉換帽隻是在殼橋套的外口風帽縮小至5mm,密封性和器械操作的穩定性略差,隻要LC技術熟練,影響不大。

(九)衝洗、吸引管

一般長度330mm,外徑5mm,吸引端有側孔,尾端帶有手控開關。合適的衝洗吸引管不光能吸引電操作過程中產生的煙霧與較稀薄的液體,還可以吸引粘稠的膽汁、膿液及出血,保持手術野的幹淨、清晰,並在術中協助暴露手術野。專用的衝洗吸引管,其開關有活塞式和扳手式兩種,連接頭也有兩通及三通式,最好選用有大管腔、能防堵塞,且連接簡單、使用方便者。

(十)持針器

長450mm,外徑5mm,有直頭和彎頭兩種,不帶絕緣層,在夾持麵帶有小螺紋,便於術中夾持縫針。

(十一)標本取出器

LC手術中膽囊標本經肚臍切口取出,因膽囊的汙染常導致切口感染和切口疝,更嚴重的切口並發症是腫瘤種植。膽囊標本取出器有兩種,一種是自製標本袋,將手套經穿刺孔放入腹腔,再將膽囊標本裝入手術手套後再取出,操作比較困難。另一種是出售的標本取出器,類似於帶杆的漁網,經10mm橋套經入腹腔,套取膽囊比較容易,但是,價格昂貴。

(鄧曉楓 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