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腸道準備
為了避免腸腔脹氣影響視野並預防穿刺過程中損傷腸管,術前兩日起應予以低脂流質飲食,禁食豆類、牛奶等易產氣食物,必要時術前服用緩瀉劑或進行清潔灌腸。
一般不需要留置胃管與尿管,嚴格執行術前禁飲食並排空膀胱即可。但對於急診手術病人,往往不能達到禁食要求,這時給予胃腸減壓,既可以排空胃腔內的食糜,減少嘔吐、反流和誤吸的危險,增加上腹部術野的顯露。
(四)血液準備
一般不需要輸血,但應同開腹手術一樣常規檢測血型,危重、老年或中轉開腹可能性大的患者應備血,以防不測。
三、術前心理準備
手術既能解除病人的病痛,同時也會給病人帶來極大的軀體痛苦和心理刺激,對心理的不良刺激反過來又可以影響手術的效果。幾乎所有的病人和家屬在手術前都會出現明顯的心理變化,全麵了解、正確引導和及時糾正這些異常的心理變化,有助於緩解患者及其家屬的焦慮不安和擔心恐懼,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療,也有助於減少各種術後心理並發症以及由於術前心理準備不足或不當而引起的醫療糾紛。因此,術前心理準備和心理治療已經成為外科治療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現代醫學發展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特征。
(一)病人及其家屬的心理準備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是緩解和消除病人及其家屬不良情緒的最好辦法。通過親切的態度、禮貌的言行以及適度的情感表達,使病人充分體會到尊重、理解、關心和同情,而且意識到醫護人員有能力、有信心治好自己的疾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和安全感,鎮靜坦然地接受手術。但同時也應該注意,醫護人員必須主動將與病人彼此之間的親密關係嚴格控製在一定程度內,以免影響醫療工作的客觀性。
術前談話與簽字是術前準備工作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談話宜采用開放、平等、適度的方法,根據病人的個體情況(如年齡、性別、職業、文化水平及特殊病史),結合影像、圖片和文字資料,有的放矢的進行解釋和開導。術前談話的內容通常包括:腹腔鏡手術較於傳統開腹手術的微創優勢和快速過程,全身麻醉的必要和特點;此外更值得詳細說明和解釋的是:腹腔鏡手術的局限性,術中中轉開腹或發生各種並發症的可能,並發症的處理和預後以及手術對器官功能的影響,術後功能恢複等種種注意事項。應鼓勵病人提出問題並予以針對性地答複,既要盡量打消病人對手術的顧慮和焦慮,又要使其充分認識到術中、術後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風險。病人及其家屬必須自願同意手術,不可勉強。
(二)醫護人員的心理準備
醫護人員在做好醫療準備和病人及其家屬的心理準備的同時,還必須做好自身的心理準備,進入恰當的角色。醫護人員的角色意識是使命感、責任感、醫德觀和自信力的總和。不論病人背景如何、病情是否複雜,術前都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回顧、分析病人的各項檢查資料,對手術可能遇到的所有技術細節予以科學地預判和估計,以飽滿的熱情、必勝的信心以及人性化的服務理念,完成自己肩負的治療工作。
四、術前LC手術難易的判斷
LC已經成為比較普及的手術方法,一般情況下,根據病史、體格檢查、B超的結果進行LC難度的評估,根據解放軍451醫院的臨床經驗總結如下。
不複雜膽囊情況:①膽絞痛發作持續時間短,每次發作可自行緩解或經口服藥物對症處理症狀容易控製,B超檢查膽囊橫徑<2.8mm,膽囊壁厚<5mm,膽總管內徑<7mm。②B超診斷膽囊息肉,右上腹隱痛或無症狀。③B超檢查診斷膽固醇沉著性膽囊炎,高脂餐後易出現右上腹隱痛或脹痛。④首次急性膽絞痛72小時內,B超檢查膽囊頸部結石>10mm。⑤慢性無結石膽囊炎,患者有症狀,可排除相近疾病如潰瘍、肝炎等,B超示膽囊大小正常,肥囊壁厚且毛糙,無結石圖像,膽道造影和B超顯示膽囊管阻塞、膽囊的收縮和排空功能較差(膽囊體積縮小不足1/3)。⑥近3月無膽絞痛或胰腺炎,B超檢查膽囊橫徑<2.8mm,膽囊壁厚<5mm,膽總管內徑<7mm。
複雜膽囊情況:①肥胖和病態肥胖患者,Calot三角區脂肪堆積。②上腹部手術史3年以上(3年以內不適合LC),右上腹粘連嚴重者。③反複發作的慢性膽囊炎,膽絞痛病程長,發作頻繁,且每次發作持續時間長,有低熱而無黃疸,多經靜脈輸抗生素治療才能控製症狀,B超檢查示膽囊壁厚>5mm,近3月仍有膽絞痛發作。④慢性萎縮性膽囊炎。⑤急性膽囊炎嚴重膽絞痛後72小時—2月內。⑥EST後1月內,膽絞痛未能徹底消失,B超提示膽管壁增厚。⑦胸、腹明顯畸形。⑧膽囊細小結石,轉氨酶或膽紅素異常。⑨B超提示膽總管內徑變化,且最大徑>8mm。
(王博 周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