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管一孔一髒器”解剖理論
針對腹腔鏡下膽囊的複雜情況,解放軍451醫院提出了“三管一孔一髒器”的解剖理論,三管是膽囊管、膽總管、肝總管;一孔指小網膜孔;一髒器指膽囊全貌(包括膽囊壺腹)。(1)“一孔”的原理是根據小網膜孔是肝門、三管彙集處、肝十二指腸韌帶的重要指標提出來的。具體操作從膽囊後外側分離粘連為起點,邊分離邊顯露膽囊的外形,止於小網膜孔,膽囊的外形可顯示清楚。其臨床意義為:①在膽囊粘連情況下,沿膽囊外後側分離,終止於小網膜孔,避免從腹側分離易將炎症充血的肝十二指腸韌帶誤認為粘連帶分離而誤傷膽總管和肝動脈;通過解剖出小網膜孔和肝十二指腸韌帶外緣,顯露肝外膽管、膽囊管的自然走行;②膽囊外形的顯露易辨認膽囊可能的解剖變異如啞鈴形膽囊、mirizzi綜合征、並行膽囊管、異常的動脈和膽管等。(2)“一髒器”顯露:最初提出“一髒器”是指肝右前葉髒麵,隨著LC經驗積累,對LC認識加深,將肝右前葉髒麵改為膽囊全貌的“一髒器”顯露。其臨床意義為:①從膽囊的外形處理膽囊與周圍管道的關係,在膽囊壺腹與肝總管、左肝管連接的纖維組織(內含其他管道係統)第二危險區,可大膽的緊貼膽囊壁施夾切斷,能有效避免出血和因未處理迷走肝管而引起的膽漏,更有效的避免傷及變異的肝右動脈、副肝管、膽囊下肝管、變異的肝中靜脈分支等;②從膽囊的腔內處理膽囊與周圍管道的關係,對於難於顯露的嵌頓結石和致密粘連的膽囊頸部或膽囊管,可從壺腹部打開敞開膽囊頸部,從腔內辨別膽囊的形狀,這樣易辨認膽囊可能的解剖變異如啞鈴形膽囊、嵌頓結石、Mirizzi綜合征、並行膽囊管、異常的動脈和膽管等,從而可避免在複雜膽囊條件下強行分離致密粘連的膽囊管和膽囊壺腹後壁關鍵部位而損傷膽管。
總之,“三管一孔一髒器”牽引顯露法在策略上要求必須先解剖顯露出小網膜孔(一孔);在不複雜膽囊條件下,要求“三管一孔一髒器”牽引顯露,顯露肝總管和膽總管可用直視或感觸辨別,不主張解剖遊離,其目的是盡可能減少因手術技能問題而造成的膽管損傷和盡可能檢出膽總管繼發結石。在複雜膽囊條件下,沒有必要完全顯露“三管”,必須顯露小網膜孔、膽囊全貌(一孔一髒器),對於致密性粘連Colat三角區的關鍵部位,從壺腹部打開敞開膽囊頸部,從腔內辨別顯露膽囊的形狀,嚴禁解剖遊離致密粘連的膽囊壺腹和膽囊管後壁(一髒器),以免損傷血管和肝外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