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術後血液、循環係統並發症防治(2 / 2)

防治措施:腹腔鏡手術有增加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北美國家的人種易發生深靜脈血栓,因而,大多數北美國家的醫生采用預防性措施,根據罹患深靜脈血栓的風險種類有區別的采用穿長筒彈力襪、下肢間歇性氣動裝置或低劑量肝素,國內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措施研究比較少,主張對高危病人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擴張血漿容量,降低血粘稠度,加快局部血流,預防血栓形成;LC術中多次重複充氣與放氣,改善術中下肢靜脈的回流。如已發生深靜脈血栓形成者,除采用溶栓、抗凝、祛聚等非手術療法外,必要時要及時手術治療。

五、急性心肌梗塞

麻醉期間和圍手術期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多與術前潛在冠狀動脈供血不足有關。特別是新近六個月以內發生過心肌梗塞的病人,更易於出現複發性心肌梗塞。

1.病因。誘發心肌梗塞的危險因素:①冠心病病人;②高齡;③有動脈硬化病人;④高血壓(收縮壓≥21.3kPa(160mmHg),舒張壓≥12.4kPa(95mmHg))病人,其心肌梗塞發病率為正常人兩倍;⑤手術期間有較長的低血壓時間;⑥長時間手術,據文獻報告,一小時手術的發生率為1.6%,六小時以上手術者則可達16.7%;⑦手術後貧血。

2.麻醉期間引起心肌氧耗量增加或缺氧的因素是造成圍手術期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①病人精神、恐懼和疼痛,引起體內兒茶酚胺釋放和血內水平增高,周圍血管阻力增加,從而提高心髒後負荷、心率增加和心肌氧耗量增加;②血壓過低或過高均可影響到對心肌的供血、供氧。若在麻醉過程中發生低血壓,較基礎血壓降低30%,且持續10分鍾以上者,其心肌梗塞發生率增加。另一方麵,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病人,多伴有心肌肥厚,其發生心內膜下梗塞的機會增加,即使未出現過低血壓,也可發生心肌損傷;③麻醉藥物對心肌收縮力的抑製,如氟烷、安氟醚和異氟醚,其抑製程度是隨著劑量而遞增。全身麻醉藥對心肌本身的作用並非重要,重要因素是藥物對整個心血管和機體代償機製、中樞神經或植物神經係統作用的影響;④麻醉期間供氧不足或缺氧,勢必使原冠狀動脈狹窄病人的心肌供氧進一步惡化;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心率增快或心律失常。

3.預防。高血壓或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高危患者,手術中保護心肌氧供求的平衡,在降低氧耗的同時,還要提高供氧,如減輕心髒作功,如降壓治療,改善不良的血液動力學效應,如麻醉方法選擇,提高供氧量,如糾正貧血以提高攜氧量,改善血氧飽和量,保持適當的冠狀動脈灌注壓。對原心肌梗塞病人的擇期手術,盡量延遲至4-6個月以後施行,如此可把心肌梗塞複發率降至15%,兩者相距的時間越短,則複發率越高。複發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率可高達50%-70%。

4.處理。LC畢竟是一種手術:①圍手術期心肌梗塞的臨床表現很不典型,主要依據心電圖的提示和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宜及時請心血管醫生會診和協同處理;②必要的血流動力學監測;③充分供氧,必要時應用機械呼吸;④應用正性肌力藥物,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以保持冠狀動脈的灌注;⑤其他對症治療。

(周群 馮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