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炎帝研究熱的價值
人類活動都有目的性,目的性也就是關於意義或價值的訴求。那麼,炎帝研究熱的興起有無價值,如果有,表現在哪些方麵?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具體說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曆史價值
炎帝是史前社會的人物,關於他的一係列具有重要曆史價值的問題,長期以來隻是些民間傳說,即使先秦以來的史料記載,也是在傳說的基礎上形成的。傳說雖然也有學術研究的意義和價值,但畢竟還不屬於科學的範疇,不能全信其無,亦不能全信其有。炎帝研究熱興起以來,專家學者們不但提出了許多具有重要曆史價值的學術問題,如炎帝的故裏,炎帝部族的遷徙路線,炎帝的發明創造,炎帝與黃帝的關係,炎帝與漢民族的關係,等等。在探討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采用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方法論,還將曆史學、考古學、人類學、民族學、地理學、哲學、倫理學等諸多學科的研究成果及方法結合起來。這不僅開闊了視野,壯大了隊伍,形成了合力,豐富了炎帝研究的成果,而且帶動了各相關學科的發展。正如中國古代史研究“夏商周斷代工程”具有重要曆史價值一樣,研究夏以前的曆史,包括炎帝時代的曆史,無疑也具有重要曆史價值。
2.文化價值
炎帝研究熱的興起,帶動了“炎黃文化”,特別是炎帝文化的研究,同時也推動了炎帝文化節的開展及旅遊文化產品的開發,使文化與經濟的聯係更加密切。炎黃二帝不僅具有“共祖”象征的意義,而且具有文化象征的意義。因為,“炎黃二帝不僅是中國原始社會末期的重要曆史人物,而且是中國古代文化、文明的一個符號、代號、象征。”張岱年:《炎帝黃帝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征》,《炎黃文化研究》1994年第1期。炎黃文化,在狹義上指的是炎帝與黃帝時代的中國文化;在廣義上不僅指炎黃時代的文化,而且泛指中華文化,或者說,是中華文化一種形象的稱謂。民間傳說和曆史記載炎黃二帝的許多發明創造,顯然不可能是一人或一族所為,而是將多人或多族的發明創造集於炎、黃二帝一身。因而,炎、黃二帝所創造的文化就成為“華夷”文化的代表,而且越往後隨著“華”、“夷”的相互同化、融合,這種由炎黃二帝所創造的“炎黃文化”代表中華傳統文化的理念愈加明顯。正因為如此,對炎黃或炎帝的研究,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文化史研究,具有明顯的文化史價值,同時也帶動了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
3.精神價值
炎帝研究以及由此所推動的炎帝文化活動,實際上起到了弘揚炎帝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關於炎帝精神,我曾概括為:“產生於炎帝時代,並被後世的人們所廣泛認同的觀念文化,其中包括趨向文明的文化心理、天人交勝的思維模式和功德一致的價值取向。這種精神或觀念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源頭及組成部分。”孔潤年:《試析“炎帝精神”的涵義》,寶雞市社科聯編:《薑炎文化論》,三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頁。另有學者概括為:“敢為人先的實踐精神,百折不撓的創造精神,腳踏實地的務實精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霍彥儒、郭天祥:《炎帝傳》,陝西旅遊出版社1995年版,第178-181頁。還有學者概括為:“向往光明、奮發有為的自強精神,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獻身精神,含弘光大、品物鹹亨的厚德精神,通神合天、怡情悅性的樂天精神。”陳望衡:《試論炎帝精神》,劉征主編:《炎帝文化與21世紀中國社會發展》,嶽麓書社2002年版,第98-102頁。中華民族精神就是以炎帝、黃帝精神為源頭發展、擴充而成的。“所謂中華民族精神,是指中華各民族在中華大地上長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會實踐中逐步所形成和發展的,為中華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和道德規範,是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傳統、思想感情等的綜合反映。”霍彥儒:《炎黃二帝與中華民族凝聚力》,《漢文化多元文化與西部大開發》,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94-195、199頁。由於炎帝精神在中華民族精神形成和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研究炎帝文化,弘揚炎帝精神,對於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形成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和凝聚力,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