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美人(8)(3 / 3)

"可是我聽說楊嗣昌最近很得皇上寵信啊?"吳三桂說。

"沒錯。我和孫傳庭寫了一封奏折駁斥楊嗣昌,楊嗣昌知道了懷恨在心,在皇上麵前進了讒言。要不,我不會被調回來的,傳庭兄也不會下獄。哎,我們在外麵打仗,最怕的是內訌,可是本朝開朝以來,內訌就沒有斷過。"洪承疇牢騷不斷。

"嗬嗬,這一大清早,咱家的耳朵就有點癢,這是誰啊,在說是非呢吧?"隻聽一個陰陽怪氣的聲音傳出,從大殿後麵閃出了曹化淳。在他的身後,則跟著一個身材肥胖、禿眉少發的小老頭。

洪承疇、吳三桂急忙行禮,道:"公公好。"曹化淳點點頭道:"兩位來得真早。"

洪承疇道:"咱們心係皇上,一心想見他老人家,昨晚上都睡不著了。"

"咱家可提醒你,皇上自從那次出了刺客的事後,心裏一直不大舒服,你們見了麵,可不許一味地發牢騷,尤其是孫傳庭的事,不能說,知道不?"曹化淳道。洪承疇點頭稱是。曹化淳看了一眼吳三桂,道:"吳三桂,你一向可好?"

吳三桂心裏有鬼,不敢直視曹化淳的臉,隻低頭俯首道:"謝公公掛念,卑職還好。"

曹化淳看著他的表情卻自然如初,似乎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他回過頭對身後那胖子說道,"魏閣老,這就是我和你說的那個吳三桂。"接著又對吳三桂說道:"你在外麵可能不認識,這就是咱大明的當家人,內閣的魏藻德閣老。"

吳三桂一聽說他就是魏藻德,一下子愣住了。魏藻德卻一步上前,拉住了他的手,興奮地說道:"好啊,早就想見你了,你是國家棟梁啊!老臣一直聽說邊關有位趙子龍,今日一見,名不虛傳啊!好好幹,為國為家,為皇上,博個功名,功在社稷,老臣這裏先替京師百姓謝謝你了。"

吳三桂很勉強地行了個禮,想起幾天前,這人暗中派人誅殺吳梅村,連老弱病殘的百姓都不放過,何其心黑手狠,今日一見,竟然表現得如此熱情平易,真是知人知麵不知心了。

洪承疇道:"卑職洪承疇見過魏閣老,願閣老身體健康,諸事順利。"

"說到保重身體,那是你們這些封疆大吏的事啊,"魏藻德走上前去,親切地拍拍洪承疇的手,一臉的春風滿麵,"洪大人在陝西剿匪,功績卓著,非常辛苦,皇上是知道的,內閣也是知道的,那些悍匪現在成不了氣候,全是洪大人之功,我作為閣臣之首,已經奏明皇上,論功行賞,洪大人居功第一。"

曹化淳一旁咳嗽一聲,魏藻德不說話了,但是一臉笑容地望著大家,顯得很真誠。曹化淳道:"我看人都來齊了吧,我這就進去奏明皇上。"

他話音剛落,裏麵有個聲音道:"不用了,我在這兒。"從屏風後麵,走出了崇禎皇帝,身後還跟著一個隻有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身著青衫,看起來很是文靜。

眾人見皇帝來了,急忙都跪下請安。崇禎疲倦地揮揮手道:"都起來吧。"大家謝主龍恩全部起來了。吳三桂看一眼皇上,臉色蒼白,眼圈有些烏青,看起來是沒休息好。

崇禎坐在金鑾寶殿之上,道:"今天的會本來還應該有楊嗣昌的,但是朕派他去了陝西,熊文燦是個無用的人,他招降了張獻忠,可是又讓人家反了。這個張獻忠非常狡猾,隻能殺,不能招降。熊文燦他吃了人家的好處,這才給了這個匪子以可乘之機。"

"皇上英明,"魏藻德上前兩步,諂媚地說,"熊文燦貪贓枉法,依臣之見,即刻下詔獄即可。"

洪承疇一旁聽了皺皺眉,熊文燦是陝西大員中以招撫為主的幹將,一舉擊敗陝西巨寇張獻忠,並迫使他投降,但張獻忠首鼠兩端,投降後沒多久又反,而且拿出證據指出熊文燦當年曾受了他的好處,這是一個兵法上司空見慣的反間計,但崇禎又信了。皇上寧可信敵人的,不信自己人,他對文官們的猜忌之心,看來從來沒有少過。隻怕在這姓魏的鼓動下,能征善戰的熊文燦也要性命不保了。

崇禎冷眼旁觀,將洪承疇的表情全看在眼裏,咳了一聲道:"該怎麼處置熊文燦,朕會交給曹化淳,諸卿就不用操心了。今天這個會本來還有一人――孫傳庭,但是他來不了,朕已經關了他一個多月了,洪承疇,陝西那邊,對朕的這個決定是不是有些非議?"

洪承疇見問到自己,急忙拱手上前道:"不敢。陝西局勢良好,孫傳庭下獄後,他的軍士沒有異心,仍然誓死效忠皇上。"

"效不效的我們不去管他,"崇禎道,"楊嗣昌去了陝西,他的兵馬交給楊大人去執掌吧。洪承疇,陝西那邊你做得不錯,流寇聽說已經被追得無處藏身了,立這麼大功,想朕賞賜你些什麼?"

洪承疇跪倒在地,道:"臣不要任何賞賜,隻求皇上能答應臣一事?"

崇禎道:"你說,我自無不可。"

洪承疇道:"我請皇上免陝西三年糧稅,此令一出,陝西平定,數日可待。"

崇禎聽了他這話,陷入沉思中,沒再接言。

洪承疇見皇上不置可否,於是繼續說下去了:"陝西連年大旱,今年尤為嚴重。蝗蟲成災不說,田裏更是顆粒無收,百姓無糧無錢,吃光樹皮草根,開始吃人。陝西各地,到處都有賣兒女之人,有些兒女實在賣不出去,當地人就將其吃了,此之謂食人。食人在陝西越來越多,死人的肉身往往多病,有時還易腐爛,這些人吃了他們的肉身後,上吐下瀉,病倒在地者數眾,更有甚者,走到半路就倒地身亡。陝西一帶,路邊屍橫遍野,內中有不少是食人之人。即便如此,楊嗣昌大人推行三餉加派,仍然要有地之人和無地之人交納高稅,百姓對付這事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悄然逃走,一個是官逼民反,長此下去,流民越剿越多,各地流寇猖獗,真的成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了。"

崇禎道:"你說的這些事,朕都知道。陝西巡撫馬茂才已經寫奏折都和朕說了,朕這次要楊嗣昌去,就是來解決這件事的,陝西的事,你們就不用管了。"

洪承疇道:"臣以為,陝西民變不平,大明江山總是有些隱患的。若楊大人去了陝西仍推行三餉加派,危機並未消去。"

崇禎道:"幾個流民能起多大的事?你要我免三年糧稅,聖明之君,自當以民為重,但是我且問你,你要我免稅,那麼收不來的這筆錢,就不能用於遼東,遼東關係北方門戶,皇太極那個人的本事你也是知道的,我遼東若是守不住,大明江山,那就不是隱患,而是要完了。"

魏藻德附和道:"聖上英明,遼東問題才是我大明的首要問題,遼東解決,國內何事不可為?"

洪承疇不敢爭執,但麵上卻有不以為然之色。

崇禎道:"話雖如此,但是洪承疇的話也有道理。傳朕旨意下去,陝西的三餉加派,可延緩一段時期,魏閣老,你身為內閣輔臣,明日組織三品以上大員,為遼東將士募捐。"

"啊――"魏藻德失望地說,"又要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