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美人(12)(2 / 3)

周皇後點頭道:"你倒是個明事理的。也是,這些小事,又何必驚擾了皇上?你放心,你的事我做主。你若肯為大明犧牲,我也不會虧了你的。今晚你就在這裏住下吧。來人!"

一聲高喝,玉兒走了進來,道:"娘娘何事吩咐?"

"傳曹化淳進宮,我要和他麵談。"

二十

吳三桂與洪承疇做好一切準備,明日出發,直奔山海關。

當天中午,洪承疇在北京王府井胡同鐵獅子樓酒家設宴,宴請八大總兵。八大總兵悉數到齊,一場豪飲,就算是大家完成了交接儀式,自此以後,由山西到寧遠,從華北到東北,中原半壁江山,悉數歸洪承疇執掌。

大家喝得盡興,當晚吳襄又在家中設宴,不過這次宴請的規模就小了,隻有洪承疇一人而已。

兩人輕車簡從,一人乘一馬,一路閑聊,走到家門口,吳襄已經等侯多時,三人進府,擺上酒席,邊吃邊談。談得正酣之時,家人來報,說國丈爺田弘遇送來了一車禮物,就在門口。

吳襄奇怪道:"國丈爺給我們送禮物,這真是奇哉怪也。這我怎麼敢收?"家人道:"國丈爺隻說這禮物是送給小爺的,家人將這車禮物放下就走了,連一下也沒有多停留。"

大家都覺得這事過於奇怪,於是一起出來看,卻見院中停著一個牛車,車上用紗簾封得嚴嚴實實,堆起一人多高的頂棚,看起來,車上的禮物還真不少,似乎又怕被人發現,又怕風吹動,所以圍了起來,堵得密密實實。

吳襄道:"解開這紗簾,看裏麵包的是什麼?"

家人將這紗簾解開,這紗簾前前後後係得很多活扣,解起來十分費事,解到一半之時,隻聽得裏麵似有人輕輕支吾一聲。

吳三桂驚道:"裏麵是個人?"

沒錯,裏麵真的是個人。家人將紗簾全部解開後,一個人正縮在裏麵,驚惶地看著大家。

吳三桂定睛一看,突然心頭狂喜,禁不住揉了揉了眼睛,證實一下自己並沒有看錯,接著就是一聲狂呼:"圓圓!"

坐在牛車裏的人真的是陳圓圓,當她看清眼前的這個人就是自己日思夜念的情郎時,也一樣掩飾不住自己激動的情緒,叫道:"吳郎!"

吳三桂衝上前去,不顧眾人驚訝的眼光,一把將陳圓圓從車上抱了下來,望著她的眼睛,激動得不能自已,喊道:"圓圓,真的是你嗎?你可想死我了。"

陳圓圓倒在他的懷裏,幸福地倚靠在他寬厚的胸膛裏,說:"是我,我回來了,而且再也不會回去了。"

吳三桂隻是一陣陣地傻笑,問道:"那又為什麼?"

陳圓圓甜蜜地笑道:"我遇上了大慈大悲的皇後娘娘,蒙她大恩,說服曹化淳放我出宮,又找到田國丈,讓他做主,將我許給了你。我對皇後娘娘說,咱們是有媒妁之約的,我撒謊了,你不會惱我吧?"

吳三桂驚喜地道:"我何德何能,能夠蒙你青睞,高興還來不及,怎麼還會惱呢?"說到這裏,越想越是興奮,竟然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抱著陳圓圓,在地上連著轉了好幾個圈,隻看得吳襄和洪承疇眼都直了。伴著陳圓圓銀鈴般的笑聲,旋轉著的兩人心中洋溢著幸福的感覺,渾然忘我之心,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

二十一

六日後,山海關城內,總兵衙門府。

吳三桂與洪承疇闊步走進廳堂,山海關總兵馬科等眾人等在裏麵。

大家寒暄一番,行過拜謁之禮,馬科向身後一指,道:"山海關城內最有威望的幾大士紳,都來這裏迎接洪大人與吳大人大駕。"

洪承疇二人向後看去,隻見身後站著幾個士紳模樣的人,都是四十多歲年紀,文士裝束,氣度不俗,一看就是當地的望族。馬科介紹:

"這位是佘一元先生,這位是馬維熙先生,這位是劉克禮先生,這位是呂鳴章先生,幾位都是當地最有名望之士,關城維係,全賴他們支持。"

吳三桂等人知道這些士紳在當地多建有民團,有權有勢,又是坐地之戶,不可小覷,於是紛紛拱手問候,佘一元、呂鳴章等人也素知他們大名,大家互相問候,言語來往之際,隻聽得一個聲音在門外道:

"是三桂兄來了嗎?他在哪裏?我要見他!"

大家聞言回頭一看,隻見一個三十多歲、留三縷長須的文士風風火火地衝了進來,一進門就四處張望,發現了吳三桂就哈哈大笑,一把上前抓住他的雙臂道:"吳兄,還記得我否?"

吳三桂看他麵熟,還來不及猜出是誰,馬科道:"吳兄,這位可是咱關城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前任山海關總兵爺朱梅大帥的公子朱國梓啊。"

吳三桂一下子想起來了,當年祖大壽兵變逃出山海關,朱國梓曾隨父親一起追趕,當時隻見一麵,後來天各一方,直至朱梅戰死,也未能再見一麵。但對他當時英氣勃發的樣子,卻也一直未曾忘卻,於是拱手道:"朱兄安好,今日能與兄見麵,何其幸也!"

洪承疇一旁也拱手道:"忠臣良將之後,洪某也十分久仰。"

朱國梓在山海關任監記通判之職,是個文職。當夜,大家夜宴,互訴衷情,喝得大醉。朱國梓與吳三桂多年不見,兩人床夜話,談得興濃。

自此後一年多的時間吳三桂就留在了山海關執行練兵任務。雖然北京家中還有陳圓圓的溫柔鄉,但遼東軍事緊急,他也隻得放下這一切。此時的吳三桂,貴為寧遠總兵,又是洪承疇手下第一紅人,身邊還有天下第一美女陳圓圓為伴,幾乎爬到了人生的頂峰,幸福感充溢心間。在這種情緒下,他的工作做得也非常出色。

洪承疇到任之前,因遼東多年來缺少統一將帥的領導,軍隊兵士訓練不足,將領作戰能力低下,而這一切,尤以山海關守軍為甚。山海關地處要道,兵士之能力、將領之優劣對整個戰局至關重要,前方敵軍不時壓境,因此練兵實為亟待解決之問題,洪承疇的練兵計劃此時開展,應該說是正逢其時。

這次山海關練兵,吳三桂嚴格遵守了與父親吳襄的密約,訓練一支外表是為明室作戰,但內裏忠於自己的隊伍。不到一年時間,他的關寧鐵騎由以前的近兩萬人擴充到了四萬多人,逐漸發展壯大。吳三桂以戚繼光的兵書為指導,練兵包括演習刺殺、熟練使用武器、布陣、進退方法、掌握戰鬥號令等等。吳三桂上報洪承疇,抽調朱國梓作為副手,製訂計劃,部署操練,監督進度。朱國梓為人堅毅正直,人緣極佳,而他父親朱梅更是孫承宗和袁崇煥最喜愛的將領,曾任山海關總兵多年,也是祖大壽多年的戰友,在當地極有威望,用他來配合行事,自然事半功倍。

吳三桂的練兵計劃是成功的,他練的兵不僅是山海關的,還有寧遠、錦州各鎮的遼兵,每日無止停,吳三桂還提出了"不獨練人,尤宜練(武)器,必人與器相合,器與人相合,而後可以言練"的理論,這些士兵不但有漢人,也有遼人,甚至還有蒙古人,不到一年時間,吳三桂練精兵四萬,關寧鐵騎由此壯大。

在吳三桂練兵的這些日子裏,大清皇帝皇太極多次發動進攻,勢力日漸增大。崇禎十三年(1640年)春天,皇太極大軍再次逼近錦州,三月,將錦州包圍,一時"填壕毀塹,聲援斷絕"。錦州守將正是吳三桂的舅父祖大壽,他又再次麵臨著與大淩河時一樣的命運。清軍圍攻錦州,其目的是占據距錦州十八裏遠的鬆山,以此為據點,將戰略向前推進,徹底打垮寧錦防線。當時錦州有鬆山、杏山、塔山三城,這三山背後靠海,互為犄角環伺,而這中間,鬆山距錦州最近,地勢最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