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清軍陣中沒有歡呼聲音,但所有軍士以腳踏地,以示敬佩。萬馬軍中,人人的腳都踏在地上,連地都抖了幾抖。
洪承疇冷笑道:"雕蟲小技,也敢示人,給本帥拿箭來!"左右將箭遞上,洪承疇縱馬前行幾步,拉弓放箭,這一箭射出的既快又遠,如電光飛躍,竟然飛出五百米開外,一路追到了黃衣人的後心。
"好!"明軍大聲歡呼,洪承疇這一箭的射程比那黃衣人遠了將近一倍,但難得的是準確度一點都沒有偏差,大家萬萬沒有想到這位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主帥竟然臂力如此驚人,眼見著這一箭長了眼睛一樣疾追到了黃衣人的背心處,他就是有回天之術,也不可能躲過去了。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突然從清軍陣營中飛出一箭,也是來得急去得猛,正射在洪承疇射出去的這一箭的箭杆上,雖然相隔甚遠,但大家似乎都聽到了"喀嚓"的一聲,洪承疇的箭竟然從中被射得斷為兩截。
洪承疇臉色微變,自己剛才為了炫技壓住對方,遠遠地射出一箭已經傾盡所能,卻沒料到清軍也有絕頂高手,後發先至,竟然射折了自己這畢生精力凝結的一箭,其準確度與力度,實乃生平前所未見。
這一箭落地,隻聽得清軍突然集體歡呼,聲震山穀:"大清皇帝皇太極萬歲萬歲萬萬歲!!"
隻聽得一聲炮起,清軍如潮水般地分開兩股,一路人馬自軍中奔出,全是穿著黃衣的騎士,在這標軍馬中間,八麵大旗迎風招展,共分為黃、白、紅、藍等八色,一隊隊長矛手、刀斧手、盾牌手、弓箭手前呼後擁,分列兩旁,八名錦袍大將簇擁著一個身著黃色盔甲的主帥來到陣前。
吳三桂道:"此人就是皇太極,末將認得他。那射箭的黃衣人是他手下大將多鐸。"
洪承疇道:"剛才那一箭就是他射的?這人的箭法之高,不可想象。"
剛才那一箭確實是皇太極射出的。箭射出後,他揚起手中的彎弓在空中一揮,眾軍士不再喊他的名字,霎時間,幾萬人的軍隊肅然無聲,突然靜了下來,明軍耳邊隻聽呼呼風聲掠過。
漸漸地風聲越來越大,但這次大家看得清楚,不是有風刮起,而是清軍正在緩步前行,一步步向明軍挪進,幾萬清軍一齊邁動腳步,發出的動靜,正如有大風刮過一樣。
在這前進的隊伍中,帶隊驅騎緩行的正是大清皇帝皇太極本人。
在座的八大總兵都是能征善戰之輩,但見清軍如此氣勢,幾萬人竟然在主帥揮弓之後悄無聲息,行動整齊猶如一人,無不心驚,此時雖然天地間一片沉寂,但在大家看來,清軍這樣一步步逼近,卻比狂熱嘶吼更加驚心。
洪承疇對吳三桂道:"命神機營、神箭營準備,等他們一進射程,馬上放箭放槍,把皇太極留給我,我要一箭將他射於馬下。"
早有人把弓箭遞了過來,洪承疇將弓執於左手,右手扣了三支箭,準備施展平生絕學,隻等射程一到,一弓拉開,三箭齊出,要皇太極的命。
眼見著清軍一步步邁進,馬科急道:"大帥,現在放火器可以了,放不放?"
洪承疇道:"再等他們走近五步,這個射程,箭也可以傷了他們。"
好像是聽到了他們的話,皇太極突然將手一揮,清軍刷的一聲,全體站住,不再前行了。
明軍各大將領見此情景都搞不清他葫蘆裏賣的什麼藥。洪承疇隱約感到不妥,道:"不等了,神槍營準備!"
就在這時,走在前排的清軍向兩邊分開,後隊的清兵突顯出來,卻見一門門大炮正對準著明軍大營。
吳三桂大叫一聲:"糟!"原來清軍步步前行,其實是掩護在後麵的炮兵營,如今他們進入了自己的火器射程中,但神槍營的火器論強度論射程是遠遠不及皇太極的紅衣大炮的。
"放!"怒吼聲在兩軍中同時響起,神槍營與皇太極的炮隊同時開火,隻見硝煙四散之際,明軍神槍營軍士紛紛被炮火擊中倒地。
"再放!"清軍打出第二炮,又是一陣煙霧迷散,明軍陣營大亂,隻聽得"??"聲響,清軍陣營中殺出一隊騎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向明軍陣營,頃刻間,已經追殺至眼前。吳三桂、馬科見勢不好,一聲令下,率手下騎兵營兩千人出來迎戰。雙方後援怕傷著自己人,不敢再放炮,而是紛紛放箭,在炮火籠罩中,箭矢如雨,不斷有人翻身落馬,有明軍也有清軍,也不知是哪方的箭射中的。
兩軍已經廝殺到一處,清軍個個勇猛,明軍也不示弱,隻見得血肉橫飛間,屍首堆集。吳三桂手揮大刀,接連砍殺數名清軍頭領,但清軍卻越圍越多,隻見一股股人流突破箭雨殺將進來,這兩千人死傷大半,漸漸支持不住。
洪承疇道:"楊國柱何在?"楊國柱應了一聲,洪承疇道,"你帶步兵上去解吳將軍之圍!"
楊國柱應了一聲,率領三千步兵殺入陣中,步兵在山海關訓練多年,一入陣中,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削馬腿,這是洪承疇針對清軍騎兵厲害而特別訓練的。楊國柱手下的所有步兵,身後全帶著西域產的彎刀,刀向前一擰一勾,馬腿就被硬生生連皮帶肉地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