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將酒拿了過來,崇禎此時倒不慌亂,反而相當鎮定。他拿起酒來,一飲而盡,道:"好酒,滿上!"王承恩就給滿上,崇禎也不說話,一連喝了幾口,突然落淚道,"王承恩,朕非亡國之君,群臣乃亡國之臣,群臣誤朕!"王承恩道:"是是,這些奴才們都該死!"
崇禎再喝一口,又道:"王承恩,隻可恨成國公朱純臣,朕命他護送太子出城,他未能完成使命。朕等他帶人來護駕,他竟帶頭投降,他是皇親,又是王公,尚還如此,朕還有可用之人嗎?你說,是天亡朕,還是他們亡了朕?"王承恩哭道:"皇上不要埋怨了,還是喝完快走吧,老奴怕晚了一時三刻,就有大禍了!"
崇禎將酒杯往地下一摔,道:"不喝了,朕還有心願未了,走!"王承恩不敢多問,隨著他走,一行人浩浩蕩蕩,出了乾清宮,直奔坤寧宮。
坤寧宮外,也是一片混亂,到處都是奔跑的太監、宮女、婢奴,這些人見了皇帝和總管太監也不跪拜,視若不見,隻慌亂逃命。崇禎等人也無暇去管,一直走到內宮,卻見宮內香煙繚繞,佛經聲聲,竟似乎是有人在做法事。
崇禎皺起眉毛道:"大難當頭,還有空整這個勞什子?"卻見坤寧宮內,幾乎一個人也沒有,偌大的宮殿之上,隻有周皇後一人跪在佛像之前,低聲誦經,極為虔誠。
崇禎走上前來,一把將桌上的香爐、佛龕等物掃落地上,道:"現在求佛求祖都沒有用了,大限已至,誰也幫不了大明朝!臨時抱佛腳管得什麼用?"
周皇後抬起頭來,看著崇禎,她已經瘦得皮包骨頭,臉色蒼白得已經沒有一絲血色。周皇後平靜地說道:"皇上此語差矣,臣妾數年來一直吃齋念佛,心向佛祖,談不上臨時抱佛腳。"
崇禎歎口氣道:"大事去了,你身為天下之母,當以死殉國。"周皇後微微一笑:"臣妾隨皇上十八年,曆經風雨,豈惜一命!隻可惜,臣妾十八年來,多次勸皇上愛惜臣民,皇上從未聽過,今日身死社稷,臣妾心中無恨,但真的替皇上不值啊!早聽臣妾之言,何有今日之恨?"
崇禎羞愧,不敢抬頭仰視周皇後,說道:"罷了,你現在不要說這些話來刺激我了。我現在隻想見見我的兒子。"王承恩急忙吩咐左右,速叫太子們過來。
不多時,太子、定王、永王三位皇子都到了,三人中太子年長,也不過十歲左右,見大家均臉色難看,嚇得直哭。崇禎訓斥道:"都什麼時候了,還穿著在宮中的衣服,來人,給我換裝!"左右早有人來,給太子三人換上了尋常百姓穿的粗布衣服。
崇禎見三位皇子換上了百姓衣著,但眉宇之間,仍有皇族的風範,禁不住眼含熱淚,道:"快,都過來,讓朕看看你們!"三位皇子過來,崇禎將他們摟在懷中,替他們一一整理衣裝,流淚道,"爾等今日是太子,城破之後,與小民何異?你們各自逃生去吧,不必戀我,朕死於社稷,沒有麵目見祖宗於地下,亦沒有麵目再當你們的父皇,你們隻記著,以後外麵不像宮裏,凡事要小心謹慎,碰上做官的,老者要稱呼老爺,幼者的稱號相公,或稱呼兄長,見文人要叫先生,武夫要叫長官――"說到這裏,一時哽咽,說不出話來。太子大哭,摟著崇禎的脖子,叫道:"父皇,我要和你一起走,父皇,你不要丟下我們啊!"
崇禎一聲長歎:"父皇不能和你們在一起啊,父皇今日是個死局,怎麼能讓你們陪著共赴黃泉啊!你們隻記得,留住一口氣在,別忘了你們是大明的子孫啊!將來若是能再起來,要替父母報仇啊!要替父母報仇啊!"說到這裏,悲從中來,高聲道,"怪隻怪你們不幸,生在了皇家啊!"
父子四人放聲大哭,左右人等無不落淚。
哭聲中,隻聽得當的一聲,卻是有人敲了一下木魚,原來是周皇後,隻見她雙眼微閉,正在那裏誦經。太子哭道:"母親!"周皇後睜開眼看了他一眼,眼中竟無眼淚,也無留戀之意,隻低聲道:"這都是命,聽父皇的話,去吧!"
崇禎厭惡地看了她一眼道:"與你的皇子訣別吧,你也該上路了,遲得片刻,別落入賊人之手,汙了我大明朝的清白!"
周皇後看著崇禎淒然一笑,蒼白的臉上竟然掛上了一層紅暈,道:"皇上,臣妾午夜夢回之時,還會想起曾與你走過的每一個日子。臣妾最難忘的是,你還在做信王的時候,天天與臣妾一起,最喜歡喝的是臣妾熬的雪花茶。那時臣妾就想著,做皇上有什麼好,做皇後有什麼好,如果能夠如小民一樣,天天喝茶,朝夕相處,豈不快樂一生?隻可惜,皇上已經有幾年沒有喝過臣妾的茶了吧?臣妾為皇上熬的茶,到今日已經全放壞了,現在也來不及再熬了,再品此茶,隻待來生了。"
崇禎聽得傷感,歎口氣道:"別說了,是朕害了你,朕害了你啊!"
周皇後說完這些話,再不多言,拿起木魚,飄然離去。太子、永王、定王高喊:"母後,母後!"周皇後竟不回頭。
崇禎呆立片刻,突然道:"王承恩!"王承恩急忙上前:"老奴在!"
崇禎道:"速派人,傳旨給後宮所有嬪妃,全部自盡,以身報國。"王承恩略一遲疑,道:"全都得自盡嗎?"崇禎道:"身死報社稷,一個不能留,全得死!你給我派人一個個落實!"
正吩咐間,突然聽得外麵一陣混亂,一個小太監跌跌撞撞地跑了進來,喊道:"報王公公,有人殺進坤寧宮來了!"
王承恩聞訊大驚:"什麼,賊人來得如此之快,已經殺進來了?"急忙帶人出去看,卻見門外,眾內侍正圍住一個著錦衣衛服裝的人,廝殺在一起,王承恩隻見那人滿身是血,被眾人圍住,雖然勇猛異常,但不過一人而已,這才放下心來,叫道:"什麼人如此大膽,敢在禁宮撒野?!"
那人哈哈大笑,叫道:"俺乃大明遼東督師袁崇煥是也!今日來取狗皇帝朱由檢之命!"
這人一聲怒喝,用內力喊出,聲震宮殿,連房梁都震得一顫,崇禎在殿內聽了這話,全身一陣發抖,戰栗著說道:"是袁蠻子來索朕的命來了?是他嗎?"
王承恩急忙跑進宮來,道:"皇上休慌,不過是一個莽夫,隻有一個人,奴才有六百家臣,足可對付他。"崇禎全身發抖,道:"快帶太子走,快帶太子走!"早有太監將哭喊的太子們拉走了。
隻聽得外麵慘呼連連,也不知那人殺了多少內侍,隻聽得外麵那人依然高喊:"崇禎聽著,我乃大明督師袁崇煥是也,今日來取你的命!"
喊聲越來越高,崇禎聽得心亂如麻。王承恩道:"皇上別急,咱們先撤,這人微不足道,奴才的人自會對付他。"正混亂間,突然間跑出一人,哭道:"父皇,母後自盡了,母後自盡了!"
大家望去,來人是長平公主,是周皇後與崇禎的女兒,今年不過十六歲,長得如花似玉、楚楚動人,此時滿臉淚水,雖然驚慌難耐,但麗質天生,依然我見猶憐。崇禎看得她向自己跑來,如花朵一般,不禁一陣心酸,哽咽著說不出話來,長平公主拉住他的胳膊,叫道:"父皇,你快救救母後啊,母後自盡了!"
崇禎眼淚落下,輕輕撫了撫長平公主的頭,道:"哎,爾等不幸,為何生在我家?!"突然另一隻手猛地抽出身上用來防身的佩劍,一劍向長平公主砍去。
這一下變故突生,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來不及有所反應。長平公主年少機靈,見危險突至,情不自禁舉起胳膊去擋,隻聽得"撲"的一聲,一條手臂被齊根斬斷,鮮血四濺之際,長平公主當即昏厥在地。
崇禎舉劍還要再砍,王承恩一把將他的手拉住,叫道:"皇上不要妄動啊,這是你的骨肉!"崇禎道:"我女兒不能落入賊人之手,我要她身死報社稷!"還要再砍,但王承恩緊緊抓住不放。
隻聽得門外一陣大笑聲,一個聲音喊道:"我乃大明督師袁崇煥是也!今日要報我被狗皇帝朱由檢冤殺之仇,誰敢攔我,遇佛殺佛,遇鬼殺鬼!"
王承恩驚道:"以一當百,這人還沒死?"崇禎道:"快撤,隨我到仁壽宮!"也不理倒在血泊的長平公主,轉身就走,王承恩一行人急忙跟著離去。
一行人奔至仁壽宮。仁壽宮又稱南宮,是懿安太後張氏之宮。這位張太後是崇禎哥哥天啟帝的皇後,自天啟死後一直住在南宮。崇禎對張太後極為尊重,平時不管多忙,也會來這裏請安。
在仁壽宮外,一行人見到了張太後的宮女,崇禎道:"我不進去見她了,你進去傳我聖旨,要她趕快自盡,以死報社稷!"王承恩道:"太後也要死嗎?我想賊人再沒有人性,不至於動前朝皇後吧?"崇禎道:"朕的皇後都死了,她沒有理由還偷生。以死報社稷,皇族中人,哪有例外。"
王承恩急忙命小太監隨宮女進去,監督張太後是否以身殉國。也是這位張太後命大,當時沒來得及自殺,後來第二天在側室自縊時,李自成軍隊進宮搜查,又被人救起,免於一死。救他的人是李岩,李岩深知她素有德行,所以救了她。但也就緩了一天,第二天晚上,張氏依然自縊而亡。這些都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