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李自成將手一揮,意氣風發地喊道,"大軍即日起程,殺向山海關,活捉吳三桂!"
六
李自成大軍即將出發的消息迅速傳到了山海關城,總兵高弟、朱國梓等人急忙求見吳三桂,做最後的勸說。
高弟道:"將軍你這一怒,引得李自成大軍來犯,我們山海關城內滿打滿算,能打仗的不過五萬人,我們怎麼抵抗李自成的百萬大軍?若將軍是為那女子而遷怒,我看倒不如修書一封,給那李自成說一聲,把那女人要回來就是,畢竟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將軍還有老父、兄弟幾十口人在北京城內,也需替他們著想。"
朱國梓也道:"高總兵的話有些道理。前兩天李自成派使者來了,三桂兄你連問都不問,就全殺了。我看有些不妥,現在事情已經破壞到無法挽回,李自成大軍來犯,我們隻有一座孤城,此時若無援軍,必敗無疑,依我之見,趁李自成大軍並未壓境,還是趕快和談為妙。"
吳三桂臉色深沉,一言不發,兩人又勸說了許久,他這才長歎一聲道:"兩位說得都是有道理的話。但我隻想問兩位一句,兩位生平可曾有過最愛之人?"
這話問得兩人一愣,正不知如何回答,吳三桂又道:"兩位的最愛之人如果落到仇人之手,被其百般淩辱,請問兩位,你會假裝沒事人般地投入仇人手下,為他效力嗎?我吳三桂是個堂堂丈夫,頭可斷,但這種屈辱不可受,即使死在李自成手裏,即使累及全家身亡,我畢竟維護了我作為大明臣子的尊嚴。李自成無德無行,喪盡天良,投入到他手下苟且偷生,還不如身死報社稷,以慰大明天恩。兩位不用再說,我心已決,我與李自成,絕無合作的可能。"
高弟與朱國梓互相看了一眼,高弟無奈地搖頭,朱國梓道:"如果三桂兄真的決心身死抱社稷,我陪你就是。"
吳三桂送走兩人,回到住所,一進門軍士就進來報:"有人一大早就來找大帥,已經等候多時了。"
吳三桂命那人進來,來人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文士。吳三桂道:"你是何人?一早來見我又有何事?"
那人微微一笑道:"在下是代表一個人來見你。這個人,我想將軍也一定早有耳聞,那就是大清第一智者,內閣大學士範文程。"
吳三桂道:"噢。範先生大名,我早有耳聞,不知他找我來幹什麼?"
那人道:"範先生人在遼東,但對北京城內之事了如指掌,將軍所受屈辱,範先生深表同情。特別要在下給將軍帶個信,今天一早,李自成誓師北京,要來討伐將軍,大軍已經集結,如無意外,四五日之內就會到達山海關。"
吳三桂道:"這個我也探聽到了。但這是我大明臣子和反賊之間的爭鬥,就不勞範先生操心了。"
那人一笑,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道:"範先生有信給將軍,而且特別讓小人給將軍帶來三句話。第一句話,李自成號稱四十萬大軍來犯,若無外援,將軍必敗。第二句話,將軍一敗,不但身死敵手,紅顏知己,老父家人,均遭連累。第三句話,若有外援,將軍擊敗李自成,恢複明室,功勳之著,海內罕有,到時富貴榮華,不在話下。"
說完恭敬地雙手將信遞上,道:"這信中已經將所有問題都分析得清楚,我隻是傳了範先生的話而已。範先生還說了,將軍想得到失去的一切,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戰勝李自成。李自成若來親征,這恰好是將軍唯一的一條生路。"
吳三桂將信接過來,拆開看了幾眼,又塞進懷裏。那人道:"將軍有何見解?"
吳三桂道:"多謝範先生好意,此事容我再想想吧。我與你們大清爭戰多年,斬殺你們將領多人,仇恨難以化解,要我向你們歸順,絕無可能。"
那人道:"將軍殺死我軍人數,超不過洪承疇、祖大壽,但他們現在在我大清營中,正享受榮華富貴,備受敬仰,我大清對待降將,優待如此,將軍想必也有耳聞。範先生的意思,將軍若需要外援,無需降我,隻要將遼東一帶割給我大清即可,我大清立刻借精兵十萬於將軍擒賊,你我兩朝,分疆而治。借兵並不代表降清,將軍當深思。在下還要鬥膽提醒將軍,您隻有幾天的時間可以考慮此事了,用我大清外援,是將軍唯一的生路。"
吳三桂道:"你且下去,今晚我與眾將商議後,給你一個答複。"
使者走後,吳三桂陷入深思之中。不能不說,範文程的話深深地打動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