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社會經濟發展篇(五)(2 / 2)

(3)動態性。它說明人民生活水平不是為一個固定水平,而是處於提高或降低的變化之中,隻具有相對穩定的特征。

(4)相對性。指人民生活水平的高或低都是相對的,寬裕的含義既相:對於已經達到的生活質量水平或稱溫飽水平,也相對於目前世界上中等發展水平國家的人民生活水準。對於北京市小康問題研究而言,還相對於其它省、直轄市和大城市的發展狀況。

(三)北京市小康問題研究的背景

北京市作為我國的首都,作為一個巨大的開放係統,其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豐富的層次。從世界範圍看,北京作為發展中大國的首都具有明顯的發展中的特點;但與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又具有許多形式和性質上的差異。從國內角度觀察,北京作為首都和直轄市,又處於我國社會經濟比較發達的東部地帶;但從平均水平看,其發展又大大超過東部地帶的平均水平,甚至超過我國多數的沿海最發達的城市。縱向地看,北京市經過40餘年特別是近10年的發展,綜合市場力得到極大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其提高和改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質量之高、涉及麵之廣是國內其它地區不可比擬的。

總體上與全國比較,北京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具有明顯的優勢。如果全國的小康標準是在全國社會經濟逐步發展的基礎上提出的,那麼很顯然,北京市已經達到和超過全國的小康目標。中央所認為的我國部分地區人民生活水平已經達到小康水平,毫無疑問地包括了北京這樣的發達地區。

這些情況都要求我們在觀察、研究我市人民生活水平實現小康的進程時做到“立足北京、麵向全國、放眼世界”,研究我市社會經濟包括人民生活水平各方麵發展的過去和現在,提出符合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目標,明確我市在全國實現小康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小康指標體係

(一)小康指標體係設置的原則

1.綜合性原則,這是指標選擇的基本原則。混合性原則要求在選擇反映生活質量各方麵的指標時,在各種不同的指標中,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階段特征、國情特征,選擇能夠概括反映該方麵根本特征和水平的指標。因此,綜合性要求也是代表性要求。

2.可比性原則,一是縱向可比,即符合國內社會經濟發展的進程;二是橫向可比,即與國際上通用指標留有“接口”,在生活質量的主要方麵可比。

3.可行性原則,該原則要求指標的含義淸楚,具有一定的現實統計核算基礎和製度基礎,以便於經常使用和公布。滿足上述原則就能保證指標體係,既具有理論基礎,又便於向群眾宣傳解釋,使之成為能夠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各主要方而發展的奮鬥目標。

(二)小康指標體係的內容

在眾多的社會經濟發展指標中,我們選取了7個領域的24個評價指標,同時還設置了10餘項分析指標。

該指標體係在反映我國人民生活質量方麵是基本可行的。它既突出反映了人民生活質量本身的狀況,也強調了這一狀況的背景和結果,從而比較全麵地反映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人民生活所達到的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