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社會經濟發展篇(八)(1 / 3)

北京市礦業發展的前景

一、北京市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概況

(一)礦產資源概況

北京市在地質構造上正處於華北地台北部——燕山沉降帶的西段,地跨山區與華北大平原兩大地理區。

本市已發現礦種67種。截至1990年底,儲量表中的礦種有47種,礦產地323處。47個礦種可劃分為七大類,即燃料、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冶金輔助原枓非金屬、化工原料非金屬和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產。在323處礦產地中有大型礦21處、中型礦77處。在已發現的礦產資源中,不僅有鐵、煤、石油等重要礦產,也有熔劑灰岩、熔劑白雲岩、耐火粘土和螢石等冶金輔助原料礦產,還有化工(如製堿灰岩)原料,建築用的各種石灰沿以及鉛、鋅等有色金屬和鈾、鈀、金、銀等貴金屬礦產。

(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本市的礦業發展已達到較高的水平。據儲量及有關資料:

1.全市323處礦產地中有159個被開發利用。其中正在開發利用的有97個,正在雄建的4個,停采或閉坑的58個,它們所占的比例分別為61%,2.5%、36.5%。這說明在已利用的礦區中,大部分仍在開發利用,也有一部分礦區由於各種原因而停采成閉坑。

2.全市159個開采礦區中,國營礦山66個,占已開發礦區總數的41.5%;地方鄉鎮礦區93個,占總數的詔.5%。1989年鄉鎮礦業產值7億多元,已經超過國營礦山的年產值(3億多元),鄉鎮礦業在全市礦業中已占重要地位。

3.在已利用的159個礦區中,有130個為非金屬礦,占已利用礦區總數的81.8%,利用率最高的是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占礦區總數39.6%;而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礦產利用率低,僅分別占12.6%和5.7%。從產值上看,1939年非金屬礦(不含煤)的產值已經超過金屬礦和煤礦的總產值,非金屬礦的開發利用已占壓倒優勢。

4.1989年全市礦業產值達11億元,為本市重要的產業部門,創曆史最高紀錄。在本市400多個工業行業中,年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行業仍屬少數。從地區看,礦業優勢在山區縣,但平原地區建築用砂石、粘土有優勢。

二、北京市礦業發展的前景

由於北京城市的性質和麵積不大等特殊情況,人們對發展北京礦業持有不同的意見。一是北京要不要發展礦業,二是北京的礦業發展前景如何?為此,有必要對北京的礦業進行客觀的全麵的分析,從而正確地製定北京礦業發展的方針,指導礦業的健康發展。

(一)北京市礦業發展的必要性

礦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本市的礦業已有較好的基礎。城市建設和城鄉經濟的發展在諸多方麵都離不開礦產資源及其加工產品。首都的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和高層樓房的建設需要大量的建築材料,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來自建材非金屬礦產;城鄉建設和人民生活需要提供足夠的能源,大部分來之能源礦產資源,如煤炭、石油等;城市地區的工業發展,有相當一部分工業企業需要工業礦產資源,如冶金用鐵精礦粉,輕工、化工用優質灰石礦原料等礦物原料首都具有對外貿易的方便條件,需要開發一批國外市場需求的礦產資源,已有鐵精粉、煤礦、白雲岩、螢石等10多種礦產品出口創彙;為發展山區經濟,使當地人民脫貧致富,需要開發礦產資源。1939年全市11億元的礦業產值中,鄉鎮礦業占68%以上,其中又有13個區縣超1000萬元,兩個區縣超億元,已成為房山、門頭溝等區縣重要的財政支柱。

大批農業富餘勞動力轉向鄉鎮礦業,增加這部分家庭的勞動收入。所有這些表明,首都作為世界上人口眾多的特大城市,是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技工貿也很發達,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量很大。如果大量的礦產資源全靠外地供給,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此,必須盡可能立足於本地資源,不足的部分由外地調運。所以,大力發展礦業,適應首都各方麵的需求是完全必要的。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社會需求,北京的礦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而且在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北京市礦業發展的前景

北京市具備礦業發展的有利條件,礦業發展的前景是光明的。理由如下:

1.成礦地質條件有利。本區出露岩石有沉積岩、岩漿岩和變質岩,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裏,本區經曆了多次大規模的構造成岩漿活動和多期多次的成礦作用,從而形成了一大批內生、外生和變質的礦床,為北京市的經濟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礦產資源條件。

2.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情況表明,本市礦產資源豐富,礦產種類多。鐵礦儲量在全國各省中排序第11位,煤礦排第19位。特別應當指出的是各種非金屬礦產尤為重要,有四種礦產(陶粒頁岩、鑄石輝綠岩、製灰灰岩和磚瓦用砂)的保有儲量在全國占第一位;有15個礦種的保有儲量在全國排列在前三名之內。在這麼小的範圍內蘊藏有這麼多的礦產,這在世界各國的首都中是少見的,在我國的幾個特大城市中,北京的礦產資源條件也是得天獨厚的。所以說本區是一個礦產種類多、儲量豐富、分布密度較大的成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