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香涵竹氣 地韻攬湖光——永福禪寺漫步(1 / 2)

在靈隱寺通往韜光寺曲盡通幽的小道旁還有一個岔口,左轉進去卻是另一番天地,那就是永福寺。它是杭州佛教協會新近恢複的一座千年古刹,散落在靈隱之西約一華裏處的石筍峰下,掩映在翠竹綠柏之中,依靈隱而棲,傍法雲古村而建。

幢幡開最勝,草木證重光

永福寺始建於東晉鹹和元年(326年),西印度高僧慧理來杭卓錫築庵,接連興建了靈鷲、靈隱等十座道場,永福寺是其中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曆史。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吳越王錢元瓘重修此廟。北宋時期,永福寺內牆壁多有趙閱道、蘇東坡、秦少遊等人的留題與竹畫。南宋時期,度宗皇帝趙禥的母親隆國夫人據永福寺為香火院,並斥資擴建,構建了福星閣,供奉福星。此時的永福寺,宏規巧構,有碧光琉璃瓦覆蓋於頂,熠熠生輝。隆國夫人逝後以寺超然台為葬,移寺於西,自此一寺兩院。從此永福寺就成為了皇室和達官貴人燒香的地方。明弘治年間,永福寺被洪水淹廢,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永福寺得以複興,魏國公徐宏基重新題寫了“永福禪林”寺名。現在的廟宇就以“永福”為名,旨在祈求福音福祉,永福長安。

清康熙十年(1671年),東皋心越禪師移住永福,五年後,應邀東渡日本,弘傳曹洞宗並創壽昌派禪法,同時傳授琴學與書畫篆刻藝術,在日本佛教及藝術界均享有盛譽。永福寺隨後漸廢。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永福寺依原有規模重建,後又漸廢。

2002年,永福寺由杭州佛教協會恢複重建,正式動工。2005年,經浙江省民族宗教委員會批準,恢複永福寺為宗教活動場所,正式對外開放。重建後的永福寺,占地約百畝,麵向靈隱飛來峰,四周山林蔥鬱,景致幽雅宜人。永福寺以其本身所具有的佛教曆史文化為靈隱景區增色不少。由東皋心越禪師所帶來的海外影響則更具特色,擁有深厚的潛在旅遊資源。

值得一提的不僅僅是永福寺的美景,在永福寺中,人們可以親身參與僧俗互動的佛語人生,品嚐永福素齋,聆聽大德高僧開示,體驗真正的禪茶一味,還有天籟梵音般的佛樂,更有和寺院僧眾一起汲取佛法甘露的祈福法會。

梵鍾洇雨寂,靈壑度雲遲

永福寺全寺依山而建,由三道山門“梵天佛地”、“福田花雨”和主門“永福禪寺”,四個院落普圓淨院、迦陵講院、古香禪院、資嚴慧院組成,三門四院巧妙地構成七星如意狀,散落在叢林霧靄之中,組成了一個立體的佛教園林景區。

全寺占地約二百畝,寺內古木參天,溪水潺潺,幾座石橋坐於溪上,古樸中帶有靈性,其環境之優美不可言語,而且從永福寺中能夠遠眺西湖美景。永福寺必將成為靈隱景區中的又一個佛教旅遊勝地。

三門殿

當人們被第一重門的“梵天佛地”引入,迎麵可見的是散落在綠意之中的,由釋迦牟尼、迦葉佛等七尊佛像組成的石刻佛塔,氣韻生動的佛塔和靈氣浮動的自然景色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邁入第二重門,乾隆禦題的“福田花雨”匾額高懸於門上,山門內竹林與小橋相映,橋下是潺潺溪流。漫步橋上,體味著“幻心每遇塵囂起,真性常隨雲水閑”的楹聯,頓生禪意。而來到第三重門“永福禪寺”時,已塵埃落定,心如菩提明鏡,此刻,人們才真正踏入永福寺。

普圓淨院

永福寺在吳越國時期又名普圓寺,現因該院落主殿為觀音寶殿,表淨土法門,故名普圓淨院。該院內左首建築為客堂,主要負責僧眾和信眾接待工作,這裏也是寺院日常工作及佛事活動的主要場所。

迦陵講院

迦陵講院得名源於西方極樂世界的神鳥迦陵頻伽,此鳥又名“妙音鳥”,其歌喉美妙無比,所以以其名代指音樂。該院落主要殿堂為梵籟堂,兼做法堂及佛教音樂廳兩用,它既為永福寺佛法宣流之地,也是將心越禪師的古琴藝術發揚光大之處。如今,這兒也會不定期地組織琴會雅集,以供古琴愛好者交流演奏經驗。

該院內側建築為文景閣,為佛教書法繪畫藝術的活動場所;下首為藝明齋,供流通閱覽佛教文化藝術圖書及作品之用。院外有福泉茶寮,那兒是品賞佛茶的優雅場所,也是向師父單獨請教佛教知識、闡釋真諦、頓悟人生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