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伽藍隱鬆篁 源頭活水來——虎跑寺尋夢(3 / 3)

虎跑也是被佛門中尊稱為“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的高僧弘一法師剃度出家的地方。弘一法師俗姓李,初名文濤,又名廣平,字叔同,別號息霜,1880年生於天津。父親李筱樓原籍浙江平湖,是個家資百萬的富豪。李叔同早年肄業上海南洋公學,青年時已是文采斐然,對金石書畫頗有造詣。十六歲時,李叔同的母親去世,他便東渡日本遊學。李叔同先進上野東京美術學校研究西洋畫,以後又進音樂學校研究鋼琴,還和曾延年、李道衡等組織春柳劇社,演出過《茶花女》和《黑奴籲天錄》等戲,在這兩場戲中,他都扮演女主角。歸國後,李叔同先後執教於天津工業學校、上海城東女學和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校等,參加過革命派文學團體南社,與柳亞子創建“文美會”,並主編過《文美雜誌》。他是一位才華橫溢、胸懷壯誌的愛國知識分子,是我國著名的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也是我國新劇運動的創始人。

李叔同出家前曾獨自在虎跑寺體驗過“斷食”,這帶給了他出乎想象的超逸與清寧,並直接喚醒了他對藝術的更高體悟,同時得出了宗教和藝術相輔相成的啟示。1918年秋,他正式去虎跑寺披剃。那年他才三十九歲。法名演音,自號弘一,人稱弘一法師。他出家後,意誌十分堅決,徹底地割斷了與世俗的一切牽絆。他的日本夫人曾尋蹤來到虎跑寺,想求見一麵,但他卻鐵石心腸,閉門拒見。夫人繞室哀求,最後隻好痛苦而返。弘一法師的出家使佛教界得到了一位高僧,但卻使中國失去了一位優秀的藝術家。他出家後就放下了畫筆和刀石,拋開了鋼琴,連詩詞也不寫了,僅保留了對書法的興趣。李叔同出家前的書體秀麗、挺健而瀟灑;出家後則漸變為超逸、淡冶,晚年之作,愈加謹嚴、明淨、平易、安詳。他把書法當作廣結勝緣的手段,所寫多是些佛號佛經之類。他初奉淨土宗,後轉而修律宗。律宗是佛教裏戒律最嚴的一派,清規戒律特別多,每天隻吃兩餐,過午後就不食,冬天也不穿棉襖。他律己至嚴,治學至勤,操行至苦,雲遊四方,破缽芒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苦行僧。他初出家時穿的一件衲衣,直穿到他圓寂的一天,已打了兩百多處補丁。他於1942年10月13日在福建泉州圓寂。圓寂前,寫了一封短簡向故人夏丏尊告別,內附二偈: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咫尺千裏。

問餘何適,廓爾忘言。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弘一法師的靈骨,分兩處埋葬,部分在泉州,部分葬於虎跑。1954年,其弟子門生豐子愷和章雪村、葉聖陶、錢君匋等,為他在虎跑寺後麵山坡上安葬建塔,馬一浮、宋雲彬等都有詩紀其事。